泰州:部門辦好一件“小事”,基層減少一堆“煩事”
剛剛過去的兩個月,對于泰州市鳳凰小學黨總支書記劉衛軍而言,是近幾年來少有的“輕松時光”。 種類繁多的“進校園”活動讓基層學校不堪重負。今年8月,泰州市教育局根據市委辦要求,在充分調研、全面摸排和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以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名義印發《泰州市規范中小學“進校園”活動工作方案》,嚴控各類“進校園”活動,校園減負的效果立竿見影。截至目前,鳳凰小學本學期僅接到5項“進校園”的活動通知。“數量減少了,實際效果卻沒有降低。”劉衛軍介紹,整合后的“進校園”活動將教師教育、學生活動等內容合并整合,避免了某項活動重復開展。同時,對不同學段的學生提出了不同要求,活動內容更貼近學生年齡特點。
轉換工作理念,變“要我減”為“我來減” 開展基層減負工作,最怕的是發現不了問題,但是問題和辦法都必須深入基層才能找到。過去,一些部門往往等著牽頭單位部署為基層減負工作,才開始有所行動。現在,很多部門開始主動到基層聽困難找問題。 年初,泰州市啟動一個部門辦好為基層減負“一項小事”工作,市委辦、市委組織部門就立即組織人員深入基層一線,采取田野調研方法,以參與觀察和具體訪談等方式獲取第一手資料,結合調查問卷進行統計分析,形成了詳實的村居一線基層負擔調研報告,并將問題一一反饋至對口部門。 為確保減負的政策措施落地落細,全市共設立了100個基層減負觀測點,定期選聘觀測點干部群眾作為評委,圍繞文件會議、調研質態、督檢考事項等多個維度開展反向測評,推行“好差評”,及時感知村級組織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直擊痛點難點,變“大撒網”為“瞄靶心” 為基層減負,必須直面痛點難點問題,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泰州市級機關各部門(單位)緊盯減負重點領域,整合資源精準發力。 針對“文山會海”,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出臺保密管理細則,從嚴把好涉密文件“源頭關”和“過程關”,通過精準審慎定密,減少基層單位在文件流轉和貫徹落實中的不必要負擔。針對基層民警人口登記工作量巨大的問題,泰州市公安局規范管理、科學運用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深化警格、網格融合建設,打通“泰治理”平臺,實現數據共享、信息互換,減少社區民警采集登記人口信息30%的工作量,同時為網格員提供標準地址、實有人口等數據支撐。 根據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部署,泰州市民宗局、供銷社加強統籌協調,不輪番到同一個點位、不多次沿同一條線路調研,有機結合安全檢查、技術指導等,提升調研綜合效能。按照鄉鎮(街道)志編纂全覆蓋的要求,泰州市黨史方志辦牽頭做好志書出版集中采購,減輕基層工作負擔的同時,降低基層出版費用15%。
優化工作作風,變“減減肥”為“強筋骨” 減負不只是“減減肥”,而是為了“強筋骨”。在“一件小事”工作推動下,不少機關部門和市(區)以點帶面、舉一反三,從為基層干部減負向優化工作作風延伸,更好為企業、為群眾服務,從辦好“一件小事”出發,最終辦成“一批實事”。 泰州市海陵區從群眾最關心的主城區“停車難”問題入手,今年累計施劃機動車停車線、非機動車停車線2萬余米,完成5處停車場建設,新增停車泊位500多個,推動23家機關事業單位停車場錯時共享,新增共享停車泊位90個,全區共享車位達到544個。 泰州市醫藥高新區(高港區)聚焦園區(鎮街)發展的堵點、痛點、難點,瞄準困擾企業的煩心事、憂心事、揪心事,積極探索“項目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有效推動政務服務從“部門為中心”向“園區和項目為中心”轉變。累計辦理各類疑難哨件57件,專題召開吹哨事項推進會30余次,協調解決問題300余件,惠及企業89家,哨件辦結率100%,企業滿意率100%,新建項目開工耗時壓縮至少30%。 泰州市姜堰推行“先解決問題再說”工作機制,高標準建設快速處置中心,開辟服務專窗,開通服務熱線,圍繞“等不及”“很難辦”“辦不了”等訴求,全面落實“一天工作法”,運行以來受理各類咨詢投訴960余次,形成制度化解決方案4項。 泰興市主動優化督查檢查考核辦法,年度績效評定從看臺賬為主,向看實績為主、看臺賬為輔轉變;從關注面上臺賬,向關注重要事項記錄可追溯轉變,切實為村級組織紓困解壓。 靖江市發改委提出,基層上報材料,無論跨越多長時間,相同材料“只需提交一次”,部門科室內部實行信息共享,有效避免基層反復報送同一種材料。 興化市水利局推行水土保持、洪水影響評價、水資源論證等涉水審批事項“多評合一”改革,同一建設項目只需提供一份技術報告,審批采取一次申請、一次告知、一次編制技術報告、一次評審、一次批復的“五個一”措施。 截至目前,泰州市委辦公室共收到市級機關各部門(單位)“一件小事”共48件,各市(區)“一件小事”共135件。“下一步,我們將深入研究、深化對接,市縣聯動、壓茬推進,確保將‘一件小事’辦實辦好,把負擔降下去、把效能提上來。”泰州市委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對市(區)部門實施“一件小事”效果顯著的項目,將由市級機關部門(單位)統籌組織在泰州全市推廣。
|

“往年的9、10月份,各種‘進校園’活動讓我們疲于應付,學校的教學計劃難以正常推進。”劉衛軍說,前段時間,他們根據市教育局的要求梳理了2022年度各類“進校園”活動,“總計約60項,其中9、10月份達到近20項。”
規范健全“進校園”活動工作機制,是泰州市開展部門辦好為基層減負“一件小事”工作的縮影。今年以來,泰州市創新推出為基層減負“一件小事”,主動聚焦基層干群反映強烈的痛點堵點問題,選取“小切口”重點突破,把每個部門的“一件小事”匯總成為基層減負的“一批實事”,切切實實回應基層所需所盼,實實在在讓基層可感可得。
同時,設置12345熱線“為基層減負”專席,聘請一批基層負擔“觀察員”,針對性將問題一對一反饋至市級機關部門單位,督促舉一反三加以整改。通過深入調研,機關部門主動作為,踴躍開展“一件小事”申報工作,其中市級機關部門立項“一件小事”48件,市(區)機關部門立項“一件小事”13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