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城鄉居保您交的錢多,發放的待遇就會多,而且您交的錢連著當年度的財政補助都到您的個人賬戶,不會讓您吃虧,只會讓您受益的……”11月8日,泰州市姜堰區居保中心組織工作人員在壩口廣場開展暖心居保政策宣傳活動。
今年以來,姜堰區打造“暖心居保”特色服務品牌,推動經辦服務便民化,多措并舉為群眾打造“家門口的居保服務”。活動開展以來,姜堰區13個鎮街優化基層公共服務平臺,實現基層公共服務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協作互辦。鎮街所轄187個村居均已開通居保經辦進度查詢功能,真正實現家門口的查詢服務,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精準掌握數據,深入調研測算“個性參保單。”今年,在構建全域勞動年齡段“大社保”體系下,姜堰區以多點數據為支撐,全面摸排全區勞動年齡段人員的養老保險參保情況,確保符合條件人員“應保盡保”。摸清參保人員的年齡結構、參保年限、經濟水平等,以參保群眾意愿為基礎測算出符合群眾期待的個性化繳費“菜單”,用科學式、精細化、模塊化的管理形式,切實發揮好城鄉居保“兜底線、惠民生”的長足效應。
創新宣傳形式,推動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姜堰區組織社保條線工作人員走進基層,常態化對鄉鎮進行政策解讀和經辦培訓,著力培育出一批業務精、能力強的政策解說員。通過“面對面、一對一”講解,讓參保群眾真正領會惠民利民程度。各鎮街運用自身優勢,結合廟會文化,利用人員集聚效應擴大政策知曉覆蓋面;村干部利用抖音等網絡平臺制作城鄉居保政策宣傳微視頻,開設宣傳直播間,對繳費標準和形式進行解讀,使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深入人心。
豐富服務內涵,多點便捷覆蓋業務全周期。本著“村居受理、鎮街經辦、縣區復核”原則,全面推行前置服務、集成服務和延伸服務。通過前臺業務受理、內部資源共享、后臺流轉經辦的程序,努力做到讓參保群眾“只進一次門、只跑一次腿、只填一張表”,讓參保群眾在逛集市、走親訪友的閑暇之余就能輕松辦理業務。同時立足便民化、適老化服務需求,與姜堰農村商業銀行通力協作打造城鄉居保業務受理專窗,實現高頻事項合作金融機構“多點可辦”。
優化認證方式,線上線下跑出智慧加速度。數據智能助推靜默認證,加強多部門數據共享,使得待遇領取人員在靜默無感中完成資格認證。自助認證及時跟進,由村居協理員拍攝自助認證短視頻,在“江蘇智慧人社APP”的簡單操作下實現自主認證。多形式認證兜底保障,針對行動不便且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人群體,上門認證的管家式服務成為村居協理員的服務新風尚,讓老人家“眨眨眼、笑一笑”,在真情服務中完成認證,以務實舉措讓城鄉居民的“幸福感”更足。
姜堰區城鄉居保以惠民為目的,2023年基礎養老金上調15元/月,實現了基礎養老金的“17連增”。截至目前,全區城鄉居民參保人數14.9萬人,參保繳費率達97%,人均待遇水平達338.07元/月,全區15萬待遇領取群眾享受到政策紅利,穩穩地兜住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