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提升水生態,河長有了“新任務”
“往年,河道兩旁都存在扒坡種植,造成雜草雜物堆滿河道,今年這種情況沒有出現。”這是泰興市濱江鎮永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村級河長陳文婷正在走訪村民、巡查河道。 今年以來,泰興市以村為單位,通過生態護樁、疏浚河道、修整河坡、綠化固坡等,永新村就打造生態河道1500米,累計投放魚苗25000尾,引進凈水系統,改善水生態。此外,新增休閑平臺和休憩長廊等健身休閑節點5個,謀劃推進“水韻永新”農文旅項目,提升莊臺河道功能。 近年來,隨著河長制的深入推行,泰興市全面壓實河長職責,以河長巡河履職為核心,加強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不斷提升河道生態功能。如今,河長的職責已不僅限于管護河道,更要想方設法,把河道的水生態環境變得更好,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生態治理成效。 濱江鎮地處沿江圩區,緊鄰長江,地勢低洼,屬于易澇區。沿江一號閘站于20世紀建成,存在排澇動力不足,局部損壞,運行效率下降的問題。鎮級河長通過巡查發現問題,及時向鎮河長辦反饋,決定實施工程改造。“自籌資金,拆除重建排澇。新建閘站,設計流量8立方米每秒,單泵流量2立方米每秒,總投資2000萬元。這樣既提升了開發區的防洪排澇能力,又同時改善了開發區的水環境。”濱江鎮水利站副站長馮威威說。 泰興市河網密布,市民生產生活離不開河道,水流量、水質狀況、環境衛生等,始終為社會各界所關注。依托網格化管理機制,珊瑚鎮禎祥村聚焦河道管護、河道生態,形成了“村干部分片包保、微網格員巡查、管護隊伍整治、黨員認領責任區、老干部協助解決問題”的模式,河長制工作的“觸角”延伸到每個家庭。“結合幸福河湖建設,我們把河長制工作納入村規民約,完善村民代表、民間河長巡河護河職責。接下來,將繼續完善沿河步道、生活污水收集、健身設施,真正做到水清岸綠,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禎祥村黨總支書記、村級河長趙永強表示。 生態要保護,管水要主動。泰興市以三級河長履職為核心,充分發揮不同層級河長的職能作用。得益于各級河長齊抓共管、久久為功,泰興市河道生態治理成效日益凸顯,農村河道長效管護評估已連續4年獲評省級第一等次,在建幸福河湖186條,高標準完成266條幸福河湖建設任務。如今,泰興市農村生態河道覆蓋率達48%,獲評省級幸福河湖4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