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解鎖”產業工人幸福圈
近年來,泰州油恒油氣工程服務有限公司將推行能級工資、激勵學歷技能雙提升作為產改工作“名片”,賦能產業工人成長、發展,蓄勢前行;建設各類職工“小家”,溫暖職工大家,不斷增強企業產業工人的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 油恒公司管理地域范圍廣,共有員工千余人,其中共產黨員100多人,下設4個黨支部,設立9個黨小組。如何堅持黨建、工建、產改一體化推進,同頻共振、同向發力,使產改工作邁上新高度?公司創新設立了黨建“風箏”管理模式。公司黨總支積極踐行“風箏工作法”,牢牢攥緊“一根服務線”,繃緊黨性弦,使一線流動黨員管得住、管得好、管得活。公司《黨員聯動備忘錄》明確各黨小組黨員按照就近原則,參加業務發包方黨支部組織開展的黨員大會、黨課等黨內組織生活。 公司工會每年組織全體員工進行常規體檢,及時掌握員工身體狀況,并制定保護員工身體健康的各種管理措施。針對邊遠井場員工的心理健康問題,工會定期安排專人對員工進行心理疏導;根據工區的危害特點,購置相應的醫療器材和藥品,有力保障了員工身心健康。 設備易得,技術工人難求。近年來,油恒公司積極提升產業工人素質,大力推行能級工資集體協商,將職工職位、技能等級與薪酬掛鉤,待遇與獲得榮譽激勵配套,技高者多得、貢獻突出者多得的良性競爭機制助推企業賦能成長。在職員工,取得大專文憑的,每人每次獎勵1000元;本科文憑的,獎勵2000元;碩士及以上文憑獎勵3000元。技能津貼方面,根據公司《薪酬管理規定》,按照23級24檔,實行分級考核晉檔、專業技術等級晉升晉檔。 去年獲評第四屆“海陵工匠”的楊竹,曾在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集輸工競賽中摘得桂冠,并獲得2萬元重獎。載譽歸來,公司又配套獎勵了他1萬元。“在這里,一線工人同樣有很好的發展,有奔頭。”楊竹深有感觸地說。記得剛進企業那陣,他就是一名普通員工,但他有股子鉆勁,愛學習、常請教、善動腦、敢創新。楊竹所在的西邊城班站是泰州采油廠油氣水集輸運轉中樞,轄區內有各類油氣水管網120余千米。長久以來,油氣生產規模的擴大讓集輸系統運行效率持續走低。針對部分流程布局不合理、設備超負荷運轉和老舊設備閑置等多重矛盾,楊竹率先提出“大集輸”理念。他首先緊盯“西氣東輸”工程,創新利用壓縮機和油氣混輸工藝,完成了南華區塊井口伴生氣集輸至洲城聯合站的卡脖子工程,僅此一項,年度可節約燃料成本120余萬元。如今,他已成長為西邊城班站班長,系技術方面名副其實的行家里手。 打通員工晉升通道的同時,油恒公司注重建立健全職工關愛機制,慶賀生日、捐資助學、走訪慰問……面對年僅30歲、卻不幸患腦膠質瘤的員工,公司第一時間籌得愛心款7.29萬元;為給職工孩子安裝好一點的人工耳蝸,籌款3.4萬元;多次組織愛心獻血、義賣綠植救治社會心臟病患兒……“我們盡全力建好職工‘小家’,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娘家人’‘大家庭”的溫暖。”公司工會負責人說。系列暖心舉措下,油恒公司產改實績明顯,不僅有效“解鎖”產業工人幸福圈,更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可持續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