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東方制造的小提琴風靡國際市場
“每把小提琴,總共有197道工序,從選料、雕刻、修光到油漆,每一步、每一個工序,都要經得起嚴格的把關,完成一把小提琴要10天到12天的時間。” 近日,江蘇鳳靈樂器集團董事長李書帶領團隊來到2023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現場,向世界各地的經銷商和樂器愛好者“帶貨”推銷黃橋小提琴。 細膩的曲線,穩重的彎角,油光精致的琴身,如琥珀般透亮的漆面,每一把小提琴都如同一件優雅的藝術品。由于過硬的質量和新穎的設計,以小提琴為主的黃橋樂器,備受國內外客戶青睞,黃橋的中高端樂器當天就接到了來自北美、南美、澳洲以及日韓客戶的現場下單,銷售額達30多萬美元。 “我們每年都會積極參加國內外的各類樂器展覽會,從中尋找商機,我們也把樂器產業推向國內外市場。”為接軌國際市場,作為黃橋樂器產業的龍頭企業,多年來,江蘇鳳靈樂器集團不斷創新,首創了提琴木料處理新技術,提高了使用效率和音質,黃橋提琴在國內外市場的認可度也越來越高。 如今,黃橋鎮已成為生產小提琴的重鎮,既是“中國提琴產業之都”,也是世界最大的小提琴生產基地。樂器生產及配套企業達200多家,全鎮20多萬人口中有3萬多人從事制琴行業。樂器產業也成為黃橋的特色產業、富民產業,每年給黃橋鎮帶來產值約12億元。黃橋樂器產業的發展,不僅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時也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 黃橋鎮在不斷提升提琴行業的“中國制造”水平的同時,致力于綠色化、高端化發展,進一步創新生態環境治理模式,統籌區域共享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建成“綠島”項目——黃橋樂器智能環保表面處理中心,對樂器生產過程中的打磨、涂裝等工藝,實施精細化、集約化管理,既有效紓解了行業的發展瓶頸,又幫助中小微企業降低了污染治理成本,提高了整個產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 依托樂器產業發展特色,自2017年起,黃橋鎮連續7年成為“6·21國際樂器演奏日”中國主會場。十多年來,當地樂器制造企業和演出團體合作成立了文化藝術中心,為超過6000多名工人培訓了小提琴、鋼琴、吉他等課程。樂器藝術的普及教育,也在黃橋鎮各小學全面展開,基本實現“班班有琴聲,人人會演奏”。 來源:泰州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