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瞄準民生“小切口”“高齡”小區煥新顏
一座城市的氣象,不僅體現在氣派的高樓、美觀的建筑,也彌散在溫馨有序的老小區里。老舊小區改造是提升老百姓獲得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內容。 今年以來,泰州市海陵區瞄準民生“小切口”,持續改善老舊小區環境,讓“老居民”樂享“新生活”。 樓棟牌“換裝” “我們小區剛更換了新的樓棟牌,親戚朋友、外賣員找樓棟方便多了。”海光南村居民王小梅指著剛更換了的新樓棟牌高興地說,困擾他們多年的“找家難”問題終于得到解決。 海光南村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歷經40多年的歲月洗禮,很多樓棟歷經多年日曬雨淋,有些樓棟號已褪色、模糊不清,部分樓棟未安裝樓棟牌。不少居民反映,家里客人來訪、快遞送貨、接收外賣,經常因沒有樓棟號牌而找不到,給居民生活帶來了困擾。 為切實改善這一現狀,海陵區相關部門及時對小區樓棟號牌破損缺失情況進行摸底調查,經統計后重新制作。門牌號的安裝,不僅解決了居民的實際需求,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更有效提高了社區網格化管理能力,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充電樁“上崗” 電動車作為代步工具之一,在為居民出行提供便捷的同時,也存在充電難、消防隱患多等問題。為了居民使用方便,南苑小區增設了200余戶電動車室外充電樁,基本滿足了小區電動自行車充電需求。 走進南苑小區,干凈整潔的道路映入眼簾,而樓棟下統一的充電位,更加引人注目,車位內是依次排開的電動車。“有了集中充電的地方,安全又方便,看起來也美觀多了,這項惠民工程真是暖到了我們的心坎兒里。”居民王宜紅說,充電接口連接了家里的電路,使用起來方便多了。 舊路“煥新顏” 春蘭小區東門出口道路全長150米,因年久失修,路段損壞嚴重,每逢雨季道路坑洼積水,影響周邊居民出行。 為了營造干凈、整潔、暢通的路域環境,保障居民安全出行,社區工作人員實地勘察,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統一梳理上報,經多方聯動制定修復方案,在征得居民同意后立即開展修復工作,400余平方米的路面在兩周內煥然一新。 “以前這路坑坑洼洼的時候,我走在這里都格外小心,擔心跌倒摔傷。這下路修好了,可以放心出來遛彎了,為我們辦了件實事。”居民陶巧女說。
來源:泰州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