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家門口的15分鐘!“圈”出幸福生活
今年8月,全國第三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評審結果公布,泰州市位列其中。一刻鐘能干什么?大到教育、醫療、體育,小到買菜、吃飯、美容等各類生活所需……在主城區海陵,都可以圈住!
作為泰州主城區,海陵區持續開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更好地滿足群眾需求。近日,小編實地走訪了城南街道美好社區,親身感受這里“圈”住的幸福生活。 一刻鐘“圈”出便利 十月的清晨,太陽微露。家住城南街道美好上郡小區的許恒才準備下樓散步。 “我孫女就在家旁邊的幼兒園上學,出門只需要走5分鐘,幼兒園環境好,老師也很負責。”許大爺說,早上送完孫女后,再步行5分鐘順道去菜場買菜。空閑時,他還會去附近的小游園逛逛,或者到小區里的健身廣場鍛煉身體。“小區環境好、生活便捷,我平常活動的圈子不超過15分鐘路程,在這15分鐘的路程之內,我需要的都有。” 對于居民黃榮來說,幸福生活就是孩子能在家門口上幼兒園,老人在社區里能得到基本醫療照護。“有個小病痛,直接去社區衛生服務站,不用跑大醫院,那就是我們家門口的健康‘守護站’。”黃榮笑著說。“平時每天早上家里老人還能去量血壓、測血糖,很方便!” 生活更便利,居民更幸福。近年來,海陵積極回應群眾需求,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收集群眾關于服務業態缺失、基礎設施薄弱、消費權益保障等各方面的需求,不斷提升服務品質,延伸便民服務鏈條,實現居民有事“身邊辦”“就近辦”,確保居民日常生活“不出圈”。 一刻鐘“圈”出服務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滿足了居民在醫療、教育等方面的需求。但對于不少居民來說,修車、配鑰匙這樣的“小事”,在生活中也必不可少。 在美好上郡小區一電動車修車鋪前,許師傅正在忙碌著。在他身旁,還有一輛電動車等著他換胎。許師傅進進出出忙個不停,樂在其中。“我家就住在這個小區,只要鄰居們相信我,我一定盡力修到他們滿意,確保大家出行安全。” 自從社區有了這些“小修小補”的商戶,居民們最切身的感受就是方便和服務好。“家門口就能修車,許師傅不僅人隨和,修車手藝也沒話說,價格還實惠。”正在等待修車的居民劉燕說。 “服務升級沒有終點,始終在路上。”美好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高靜表示,為了讓群眾的幸福感在家門口悄然升級,2021年6月,社區引進“好享福”為老服務社會組織,為社區老人提供用餐、配餐和送餐服務,大大增強了老年助餐服務供給能力。 每天到了飯點,88歲的李永根爺爺在家就能吃上配餐,他開心地說:“配餐價格優惠、葷素搭配,對我們老年人很友好,社區還安排專人送飯,對我們腿腳不方便的老年人來說,方便了不少。” 一刻鐘“圈”出品質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在服務“一老一小”的基礎上,還根據社區不同年齡層次的居住人群,創新社區消費場景,讓更多年輕人愛上社區生活。 走進社區圖書室,寬敞明亮的大廳,琳瑯滿目的書籍,聚精會神的讀者。每到周末或節假日,這里的讀者便絡繹不絕,儼然成了小區眾多學生和市民的“打卡地”。居民劉女士是這里的常客,每到周末她就會到這里來,一待就是半天。“這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空間,平時還會舉辦一些閱讀活動,我覺得非常好。” 出門見綠、移步進園,社區里的小廣場和美悅睦鄰點也是居民休閑的好去處。“小區內有很多活動場所,我和我兒子最喜歡去乒乓球館打乒乓球了。”提起家門口的便利,居民李先生樂呵呵地說。 近年來,社區綠地覆蓋面積增大,修建了不少休閑設施,多層次滿足居民休憩需求,讓大家生活更有質感。粗略統計,該社區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內共有便民超市18個、美容美發店19個,公交站臺12個、運動場所3個、餐飲51家、學校或培訓機構14個、銀行網點8個等。 “今后,城南街道將繼續結合實際,進一步聚集多元業態,延伸服務范圍,強化服務水平,推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為城鄉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更實在的便利。”城南街道黨工委書記姜軍表示。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服務半徑為步行15分鐘左右的范圍內,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為目標,以多業態集聚形成的社區商圈。充分發揮城南街道美好社區等第一批試點社區的模范引領作用,積極指導社區開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創建工作。
編輯:姜景旸 王晶 (泰州市海陵區融媒體中心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