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沖刺四季度全力保障項目建設,讓“頭回客”變成“回頭客”
進入四季度,走進隆基綠能集團泰州基地三期項目生產車間,自動化設備正忙著加工光伏組件,電池片焊接、電池串排版等工序都由機器人操作完成。“除了自動化生產外,企業還通過數據互聯和大數據分析,讓整個設備系統的運轉更加高效穩定。”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泰州市海陵區項目建設出現了喜人的“二期現象”,一批批企業紛紛開建技改擴規項目、產業延伸項目,“二期現象”成為海陵區經濟發展新亮點。 據悉,隆基綠能泰州基地三期項目擁有16條組件生產線和8條電池生產線,用工3000人,采用世界最先進設備并重造電池組件生產流程,轉換效率已突破23.2%,是這項技術在全球范圍內首次實現量產,今年有望實現150億元的銷售額。 隆基綠能集團2015年開始在海陵區投資,一期項目包括2GW電池、2GW組件;2019年上馬的二期項目為5GW組件,后又升級為7GW;2022年三期項目啟動,電池和組件產能分別擴大至4GW和11.2GW。 談及項目為何落戶泰州海陵,企業總經理陸順書直言:“泰州是我們不二的選擇。這里有很多優勢,一方面是人才優勢,企業招引高技術人才更便捷;另一方面是交通優勢,我們可以利用各個港口出口。”在陸順書看來,泰州海陵不僅有貼心的投資服務,更有高效、開放的發展平臺。“海陵打造的‘太陽城’,對我們企業發展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機遇。” 從2015年到2023年,隆基綠能集團與海陵深度合作,累計總投資100億元,建成三家生產基地、兩家研發中心,總產能已超25GW,2023年預計實現開票銷售300億元。 在海陵區,隆基綠能集團的“梅開三度”不是個例。僅在泰州新能源產業園區,海優威、一道新能源、伏圖拉、錦能新能源、嘉庚特材等項目,紛紛啟動三期建設。 乘著這股東風,海陵區聚力發展太陽能光伏電池與組件、動力與儲能電池和新能源裝備制造三條特色“子鏈”,目前已集聚光伏、儲能電池等新能源及配套類企業超百家,形成以新能源產業園區為核心基地、海陵工業園區配套互補的“一核多元”集群發展格局。 索拉特特種玻璃是一家生產太陽能應用領域新型玻璃材料的企業,與隆基、一道等光伏企業一直有著深度合作。2020年,索拉特玻璃項目從常州來到泰州,產品下線后可直達隆基等企業生產一線,開啟“隔墻供應”的全新產業配套格局。 今年,索拉特將生產5000萬平方特種玻璃,銷售額達8億元,同比上升60%。為滿足產能,公司二期生產線即將啟動。 近年來,海陵區推動集群內企業間建立穩定配套關系,同時與上海、蘇州等地區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和集群開展長期合作配套,實現“內部隔墻供應、外部穩定拓展”,以“鏈式路徑”實現集聚發展。 事實上,光靠“隔墻供應”還不夠,要真正讓項目“梅開二度”“梅開三度”,營商環境至關重要。 在江蘇中科科化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會議室,制造部長王全勝正與來自上海的設備供應商對接,加快推進二期項目設備進場調試進度。二期項目投產后,生產線達到14條,年銷售額15億元,比一期翻了7倍。 去年,科化新材料二期項目破土動工,隨著項目建設進入尾聲,作為配套工程的甲類危險品庫也著手建設。由于倉庫的特殊性,施工許可證的辦理周期長達半年,不僅影響到二期項目按期投產達效,也會延后企業的上市計劃。 正當企業為此焦慮時,海陵區推行承諾在先的“以函代證”改革,實現審批服務“提前跑”,為優質、誠信企業打開通向快速落地建設、疾速投產達效的綠色通道。 據海陵區行政審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只要企業能夠拿到消防審查意見,安全跟質量部門同步介入,可以用《建筑工程施工許可意見函》代替《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待企業在項目竣工驗收前補齊相關手續,再換取正式的《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這樣讓企業能夠早開工、快投產。 近年來,海陵區不斷創新思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2021年推出“拿地即開工”審批服務模式,對全區工業項目實施“容缺預審查”服務。2022年,海陵區將服務范圍從工業項目擴大至重大產業項目,形成容缺預審和容缺后補事項清單。今年,海陵區把更多精力放在項目審批服務上,通過窗口前移,實現全托服務、集成服務和靠前服務。 來源:泰州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