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集中亮相第十四屆中國(泰州)醫藥博覽會
用唾沫就能測定每個人的基因序列、通過大腦靈活控制的機械手臂、沒有醫生也能看病開藥的智能中醫診所……眾多智能化、科技味十足的新技術、新產品在第十四屆醫藥博覽會上亮相。世界頂尖的生物醫藥企業、行業后起之秀悉數到場,同臺比拼,一件件健康潮流“尖貨”承接人們對美好健康生活的期待。
新型基因檢測技術能夠從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測定基因全序列,從而鎖定個人病變基因,提前預防和治療。本次醫博會上,華大智造特別帶來自主研發的明星產品DNBSEQ-G99基因測序儀。“作為目前全球中小通量測序儀中速度最快的機型之一,這款測序儀可以在3至5小時內完成病原鑒定,12小時內完成腫瘤相關檢測,并支持邊測序邊分析。”華大智造大客戶技術支持經理馬婷說,DNBSEQ-G99基因測序儀在今年9月剛剛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注冊證。展會現場,多家客商留下聯系方式,達成購買意向。
戴上機械手,偏癱患者也可以用患側手拿起雞蛋、水杯,還能搬運物品、做家務……上海海每康智能醫療業務部負責人張曉敏,正指導市民體驗“腦手互動”的機械手臂。張曉敏說,腦卒中、腦外傷、腦癱均可造成肢體嚴重偏癱。這款外骨骼醫療器械通過識別主動的運動神經信號來驅動機械手,偏癱患者借助該手臂也能像正常人一樣活動。“機械手重200克,其柔性蛇形結構,可適應不同物體形狀的取放,拿取空的易拉罐都不會變形。”
同時,該產品打破了傳統的康復方式,可讓患者在家隨時隨地進行康復訓練。“這也太酷了,剛剛試戴了一下,跟鋼鐵俠一樣,我已經開始期待以后的‘科幻’生活了。”泰州市民李奧體驗后驚嘆,來醫博會讓他大開眼界。
在南京中醫藥大學展位,智能中醫診斷同樣吸睛。“智能中醫辨識系統看舌、量體溫、診疾病,絲毫不遜中醫專家教授。”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朱垚介紹,他們帶來的智能中醫辨識系統,模擬老中醫的診斷思維,該系統采用國醫大師周仲瑛病機十三條經典辨證理論,能為每一位就診者提供高精準的體質判別。該系統僅僅用3分鐘即生成一份長達6頁的專屬中醫體質報告,包括舌象詳情、主體體質、易感疾病、發病傾向、起居調攝、飲食宜忌、適宜藥膳、穴位按摩、運動處方、推薦膏茶、生活建議等內容,可以說是一份中醫體質的“體檢報告”。根據這份報告,專家可結合望診、聞診、問診等診法,綜合判斷就診者準確的體質與病情,現場參與的市民排起了長龍。
在醫博會E1館二層的展廳里,盈科生物、蘇中藥業等本土制藥企業與國際巨頭們同臺競技毫不遜色。現場,江蘇中慧元通帶來重大喜訊——9月底,企業研發的全新一代四價流感病毒亞單位疫苗獲得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簽證明,正式上市供應,目前已進入21個省市的疾控中心,10月中旬開始首批接種。中慧元通的四價亞單位疫苗是我國首創1類新藥,作為第三代流感疫苗,具有更強的安全性和保護力,尤其對于兒童、老年人和體弱者更為友好。
專注于中成藥的蘇中藥業,這次帶來了新研制的醫療器械——纖維乳管內窺鏡。工作人員模擬用手握住,通過直徑不到一毫米的鏡頭,畫面中能清晰地看到皮膚的細微紋理。相比傳統的B超、切片檢查,該內窺鏡能最大程度減少患者檢查的痛苦。“使用該設備治療,可實現無創保乳,治療過程更輕松,整體傷害更小,預后更快,且對患者術后日常生活影響更小。”蘇中藥業市場部總監陳明介紹。
蘇中藥業原本的拳頭產品丹鹿膠囊,是治療乳腺增生、結節的中成藥。“在跟醫生接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他們對于精準檢查的設備有需求。”陳明說,于是,蘇中的首款醫療器械應運而生。相比市場上的同類型產品,該產品能實時高清成像,智能化一鍵鎖定病灶,靶點更精準,多發病灶也能一次消融。實用性也進行了升級,體積小,可拆卸可彎曲,能輕松地移動,為行動不便的患者提供清晰的影像檢查。
除了大批最新的醫療器械與尖端先進技術集中亮相,醫博會上還有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保健品,吸引觀展者駐足購買。
藍莓味的咀嚼片,每天嚼一嚼,能有效改善胃腸環境。這是來自國際展團的產品希俄斯乳香咀嚼片。“在希臘,乳香的價值相當于黃金。”寧波希臘館館長藍月介紹,一棵乳香樹,要經過5年左右的生長,才開始分泌乳香膠,而且一年只能分泌約100克乳香膠,乳香中備受推崇的便是產自愛琴海希俄斯島南部的希俄斯乳香。
醫博會還搭建了線上云展平臺。一覽無余的醫藥城俯瞰圖、設計精美的主會場、各具特色的分會場……只需滑動手機,這些場景可720度全方位呈現在鏡頭前,真正將博覽會“搬”到了“云端”。“這次醫博會真是太先進了,手機端就可以觀看大會盛況,讓身在外地的泰州人也能沉浸式巡館參展,感受泰州風采。”身處上海的泰州市民張琴興奮地說。
編輯:姜景旸 王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