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蓄勢蝶變,“跑”出幸福海陵加速度
海陵區是江蘇省泰州市的中心城區,地處江蘇中部,有著2100多年的悠久歷史。州建南唐,文昌北宋,曾與廣陵揚州、蘭陵常州、金陵南京并稱“四陵”,素有“漢唐古郡、淮海名區”的美譽。 身處江蘇省幾何中心,海陵是承南啟北、貫通東西的重要樞紐,承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三大國家級發展戰略。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海陵緊扣“幸福海陵”總命題,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區、商貿興區、城建靚區”的三大戰略。 “十三五”期間,海陵地區生產總值連跨500億元、600億元兩大臺階,2022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33億元。今年上半年,海陵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7億元,增長6.5%。 如今的海陵,正處于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做大經濟總量與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雙重壓力、提升城市發展水平與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雙重挑戰、提高經濟發展質量與補齊社會事業短板的雙重任務,海陵以“跑”為主線,跑出了“高效統籌”加速度,跑出了“聚力轉型”新動能,跑出了“美麗宜居”好氣質,跑出了“致力民生”大情懷,跑出了“奮楫爭先”精氣神,書寫了“幸福海陵”的華美篇章。 工業強區:鏈式集群 標桿引領 海陵區堅持“工業強區”戰略,初步形成了以新能源產業為地標,汽車零部件、智慧家電為優勢,新材料、智能家居、新一代信息技術為特色的“1+2+3”現代產業體系。 2010年,海陵區在泰州新能源產業園區種下了一粒綠色種子,種子極力舒展,繪就成了光伏產業圖譜。2022年,海陵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比位列全市第一,新能源產業規模突破200億元,太陽能電池、組件開票占全市70%。從提出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到如今建設“太陽城”,海陵走過了十多年時間。十年磨得一劍成,它以布局光伏產業為經,以“碳達峰、碳中和”的歷史機遇為緯,織就了一幅“太陽城”畫卷。 汽車零部件產業是海陵傳統優勢產業之一,海陵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基礎扎實、產品豐富、配套廣泛,其主要產品包括曲軸、轉向器、減震器、散熱器等,相關配套企業達到200多家,形成了以汽車零部件和新能源電機為支柱的產業集群。其中,以罡陽股份、飛船股份等為代表的大企業不斷提質增效,加快推進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2022年,宏祥動力、微特利、里華機械、飛船股份、勁松股份、天宇交通等8家企業被新認定為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為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環節和“補短板”的中堅力量,一個百億級產業集群正在加速崛起。 此外,海陵材料產業“由舊轉新”速度加快,規模企業突破28家,產品涵蓋化纖、含氟材料、特種焊材、防水材料、油氣輸送管道、塑料管材、電子封裝材料等門類。伴隨著園區布局新材料產業的動作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大企強企紛紛加碼: 海陽科技已成為全國錦綸化纖行業領軍企業,獲得國內唯一的“中國漁用化纖材料研發生產基地”冠名認證;愛索新材料高分子軟管廣泛運用于石油、消防等領域,遠銷歐美國家;江蘇中科科化半導體封裝材料項目建成投產后,將成為全球主要的環氧塑封料生產企業之一,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將達到20%以上;金橋焊材、北洋金屬等企業在細分領域具備領先優勢。 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智慧家電市場需求也越來越高。面對這一“風口”,海陵順勢而為,以強鏈、補鏈、延鏈為方向,著力打造“智慧家電產業”,奮力再造百億級產業集群,為全區工業智能化轉型賦能。目前,以樂金電子為龍頭的智慧家電產業接近200億級,預計到2025年,智慧家電產業規上企業突破50家,產值達300億元,為海陵“1+2+3”產業體系做大做強貢獻力量。 商貿興區:首位首選 近悅遠來 發展現代服務業是海陵提升城市輻射力、吸引力和支撐力的必經之路。發揮城市作為經濟發展“火車頭”的拉動作用,致力商圈品質更高端、業態層次更豐富、消費市場更活躍、服務嫁接更深入,全力提高生活性和生產性服務業供給質量是海陵區現代服務新實踐的重中之重。 如今,作為消費市場新亮點的“首店經濟”,正成為全國各地挖掘消費潛力、激發市場活力的新引擎。熱門首店的入駐,不僅能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還自帶“流量”,帶動周邊區域性消費。 首店,指在行業內具有代表性的品牌或新潮品牌在某一區域開的第一家店,或是指傳統老店通過創新經營業態和模式形成的新店。首店經濟是指一個區域利用特有的資源優勢,吸引國內外品牌在區域首次開設門店,使品牌價值與區域資源實現最優契合,以及由此對該區域經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的一種經濟形態。 做強“首店經濟”,可以激活消費潛力、點燃城市發展引擎。 2022年,海陵成功招引各類品牌首店40家,同比增長150%,首店數量實現倍數增長。今年上半年,海陵首店招引數已突破2022年的全年總量,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1%,城市商業和消費市場正不斷煥新。 可以看到,海陵“首店經濟”持續活躍,知名品牌陸續首進海陵,并呈現出極大的包容性;餐飲首店做強了“味覺經濟”;劇本殺、密室逃脫等消費場景帶來了創新體驗;網紅飲品解鎖了流量密碼,活躍了商業氛圍及居民消費。 就在剛剛過去的2023中秋國慶黃金周,海陵區9家主要商貿企業共實現銷售17373萬元,其中,黃金珠寶銷售額共計2053萬元;高端化妝品銷售額共計435萬元,同比增長81.6%。 城建靚區:美美與共 生態宜居 700多年前,馬可·波羅游歷古海陵城,留下“這城不很大,但各種塵世幸福極多”的感嘆。海陵依水而居、雙水繞城,千百年來風調雨順,物阜民豐,先后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等榮譽稱號。 今年以來,海陵區全力推進“路暢”“景美”“安居”“名城”四大工程。提速改造7條老街巷,改擴建17.2公里農村路;將“適老化”改造融入老舊小區改造,力爭小區配建養老服務用房達標率超75%;全面啟動80萬平方米征收搬遷,釋放“房票”紅利、深化“房博會”效應,努力讓人民群眾住上更好房子;統籌推進2個污水處理達標區建設、50個小區雨污分流,15個行政村的生活污水EPC項目,綜合整治唐林莊河、先鋒河,實現河暢水清。 例如華港鎮和紅旗街道的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共計劃新建污水管道總長388.16公里,其中,主線管道237.94公里,支線管道150.22公里,完成接戶處理12500多戶,目前完成接戶處理2500多戶,所有項目預計2024年底前完成。屆時,海陵將實現村莊生活污水全域治理,農村人居環境將更加美麗宜居。 不僅如此,片區的改造也要“樹樣板”。 面對人民群眾對“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的美好期待,海陵持續深化共建共享模式,對工人新村等10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十分重視。 工人新村是一個建成二十多年的老小區,今年的改造涉及51棟樓、1400多戶居民,占地面積達3萬平方米,是年度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中面積最大的小區。為了把老舊小區改造成居民想要的樣子,海陵秉持“人民設計師”“人民工程師”改造理念,多方征求居民意見,讓居民參與設計、監督項目改造。改造內容包括建筑本體、小區內配套以及雨污分流等項目,截至目前,海陵已有120個小區實施雨污分流改造,對提升居民居住環境,改善城區水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海陵堅持城市“顏值”與“氣質”同步,圍繞“城建靚區”戰略和“城市更新”理念,按照“修水、修文、修民生”思路,將海陵逐漸打造為“水韻風情”的生態名城、“江淮名區”的人文名城、“塵世幸福”的宜居名城,展現出有形態、有神韻、有溫度、有質感的現實模樣和美麗圖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