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新增受保護自然濕地面積逾2500公頃
今年,江蘇省靖江市計劃新建濕地保護小區8個,涉及牧城公園明湖、焦港、南橫港、夾港、上六圩港、上青龍港、下六圩港、羅家港。靖江市濕地保護工作成效明顯,自2019年以來,全市修復退化濕地1200多畝,新增受保護自然濕地面積2500.81公頃。
秋高氣爽,位于靖江市新橋鎮的漁憶長江濕地生態公園內,時常可見白鷺紛飛的景象。經過近幾年的生態修復,這里的岸線環境不再雜亂無章,已初步呈現出“蘆葦叢生、江灘飛鳥”的生態風貌。這是靖江市濕地保護工作取得豐碩成果的一個縮影。 目前,靖江市已形成“沿江一島多廊道”的濕地保護格局。在沿江區域,以岸線“不開發區”為保護重點,以省級森林公園牧城公園和省級濕地公園新橋漁憶長江濕地生態公園為載體,通過生態修復、系統治理和綜合開發,做好林綠濕“三地”同建,抓好濕地資源培育和質量提升,筑牢長江岸線濕地生態屏障。
在馬洲島,通過“三區三線”劃定,將馬洲島及周邊省級重要濕地劃入生態紅線管控區;聯合生態環境部門,與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合作,建設馬洲島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觀測研究站,并以該站為中心,建立“1站6點”觀測站空間布局體系,對靖江市省級重要濕地和生態管控區的生物多樣性實施全方位觀察。 在內河親水廊道,加強小微濕地資源挖掘和保護;在城區,充分利用存量土地,打造夏仕港、十圩港濕地等19個濕地保護小區;在農村地區,依托林長制、河長制,有序推進退耕還濕試點,保護修復河港溝渠濕地環境,打造下四圩港、上九圩港等縣級河港濕地,總長度逾28公里。 靖江市將增強濕地治理能力,加大巡察監管力度,嚴防嚴禁各類破壞濕地行為;廣泛傳播濕地生態文化,建設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和馬洲島重要濕地保護宣傳陣地,不斷拓寬濕地保護的宣傳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