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姜堰:“淌”出百姓幸福生活,放大幸福河湖示范效應
秋高氣爽,漫步于泰州市姜堰區白米鎮白南河邊的生態綠道,景觀樹木錯落有致,草木花香沁人心脾,耳畔不時傳來清脆的鳥鳴聲。“這里水清景美,每天早晚我都會沿河岸慢跑,呼吸新鮮空氣,身心舒暢。”姜堰區白米鎮甸河村68歲村民丁為國欣慰地說。
丁為國的幸福感得益于姜堰區全力推進幸福河湖建設。丁為國家住白南河河邊,見證了白南河的變遷。白南河長1.4公里,是泰州古鹽運河的重要支河之一。小時候,丁為國看到的白南河,水清見底,魚蝦嬉戲。后來,這條河流變得臟亂不堪、淤積嚴重。2021年,姜堰區實施老通揚運河東部片區水生態治理,連片整治區域內所有河道。其中,白南河被定位為清水通道,共鋪設污水管網4.8公里,封堵排污口36處,清理垃圾雜物1500噸,砍除雜樹3000棵,拆除違建10處,綠化護坡6500平方米。同時,依托建成的生態調水泵站,從周山河生態調水,改善了區域水環境質量,白南河重現碧水清流。 2021年以來,姜堰區按照“河安湖晏、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文昌人和、公眾滿意”的幸福河湖建設標準,投資10多億元,建成209條幸福河湖。其中南干河(姜堰西段)、泰東河獲評省級“幸福河道(段)建設示范工程”。 位于通南地區的南干河開挖于1971年,是一條重要的引、排、航骨干河道,其中姜堰西河段長10.4公里,涉及顧高、張甸兩鎮,一度因水土流失,產生淤積,河床升高,造成水系流通不暢,影響農業生產灌溉。2021年開始,姜堰區累計投入6700余萬元,打造水上綠色生態長廊,疏浚河道7.75公里,新建河道兩側樁板式擋墻護岸20.46公里,實施水土保持綠化25萬平方米。 如何管護好幸福河湖、做到“活水”長流?姜堰區圍繞常態長效,創新幸福河湖“積分銀行”管護模式,制定“巡河、護河、管河”基礎積分、評比積分、獎懲積分規則,建立積分兌換商品機制,引導志愿者及群眾踴躍參與河道巡查管護。自推行以來,“積分銀行”已累計吸收6萬余群眾參與,兌換、發放各類積分商品價值達50余萬元。姜堰區幸福河湖“積分銀行”管護模式被省河長辦向全省推廣,并被水利部評選為基層治水典型經驗。 幸福河湖不僅“淌”出百姓幸福生活,還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姜堰區不斷放大幸福河湖示范效應,縱深推進全區河長制工作,著力打造幸福河湖示范片區和“星級”幸福河湖集群。如三水街道在食用菌產業基地周邊建設的“五星”幸福河湖集群,采取自籌、上爭資金等形式投入1800萬元,大力整治食用菌產業園周邊河道環境,通過清淤、護坡、栽樹植綠的形式打造了12條村級幸福河湖,河道總長約10.6公里,沿河設計游步道、親水平臺、小型游樂園等基礎設施,植入香菇、蘑菇、狀元文化等宣傳元素,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賞河觀景吃好菇”,留下“好菇有好水,好景映好菇”的美好印象,年接待游客15萬人次,旅游業收入超3000萬元。 活水方能長流,河美也能生財。讓每條河流都成為人民滿意的幸福河,是河湖長制工作的終極目標,也是厚植“康養名城”生態優勢的必然路徑。今年,姜堰區著力打造202條幸福河湖,截至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的85%。下一步,該區將繼續加快幸福河湖建設步伐,全域繪美“康養名城”水韻名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