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盤活集體資源創新經營模式,促進村民集體共富裕
今年以來,泰州市海陵區緊緊圍繞黨建助推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四強四有”行動部署,以強化改革驅動及釋放發展動能為抓手,奏響集體經濟發展“奮進曲”。
其中,城南街道忠南社區盤活社區原綜合大樓門口的場地資源,分別與泰州好停車、江蘇金領東風路項目部開展合作,實現集體經濟年均增收25萬元。
蘇陳鎮夏棋社區高效整合資源,優化集體經濟發展格局,將村部前的4畝空地、取水區水塘分開出租,分別實現5萬至6萬元的集體租金收入。
華港鎮野營村創辦專業合作社,發展集體致富項目,構建集體經濟發展與農民增收利益聯結機制,創辦當年就償還了前期基礎設施建設的債務,并且還留有部分盈利結余。罡楊鎮東樓村、華港鎮桑灣村、港口村等村,通過盤活老廠房、老校舍、閑散邊角地塊,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200余萬元。
海陵區有關部門對各村上報項目逐級過堂把關,2023年全區新增項目186個,預計年增收2425.68萬元,增長7.94%。今年,海陵區評估后上報2個省級項目、3個市級項目,并對2022年已有集體經濟扶持資金的項目加強資金監管,做好項目進度及增收督查,全力保障項目穩定收益。同時,以城北生態經濟帶發展、美麗鄉村建設、“強村公司”試點探索等為抓手,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村集體經濟發展后勁。
近年來,海陵區圍繞都市城郊型農業定位和區位功能劃分,培育形成了以5萬畝北部現代農業生態走廊為核心,以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支撐,以“一區五園”即蘇陳糧食園、罡楊糧食園、城西漁業園、城東蔬菜園5個市級農業產業園區為骨干,打造多個特色農業生產基地為布點的“1+5+N”發展格局,力爭將城北生態經濟帶建設成為產業、生態雙高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