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疆興疆強邊固防,這里有一群“發光”的泰州人
打開衛星地圖,目光投向中國大地的西北角。 這里,有中國最后一抹夕陽落下的地方、被譽為“西極”的喀什,有中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還有最炎熱的“火洲”吐魯番……
這里是新疆。一串串“最”的背后,是一代代駐疆軍人默默無聞的奉獻和堅守。 邊疆穩,則國家安。 近日,2023“走邊防看親人——弘揚‘三個不相信’城市精神特質 探訪慰問泰州籍優秀軍人”大型融媒體行動啟動,由泰州市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和當地主流媒體組成的融媒行動團隊第一站來到新疆,慰問駐扎在那里的泰州籍優秀軍人代表。 當兵不怕苦,軍人血性在“發光” 時值8月底,早晨八點天方大亮,晚上十點半天才黑,紫外線格外強烈,空氣干燥……每一個初到新疆的人都會有些不適應。“00”后興化小伙子高美安也不例外,盡管年紀不大,但今年已經是高美安在烏魯木齊某部當兵的第5個年頭。 “剛來那會兒,每天頂著大太陽高強度訓練,皮膚被曬得大塊大塊脫皮。”回憶起新兵入伍訓練,高美安坦言并不適應,累了就更想家。新疆和泰州有2個多小時的時差,有的時候好不容易熬到訓練完拿到手機,已經到了夜里11點。時差有時意味著孤獨,高美安打開朋友圈,意識到泰州的家人朋友都睡了,他捧著手機,四顧茫然。那段時間他有些沮喪。 “當兵不吃苦,有什么本事保家衛國?”班長看透了高美安的情緒,“身在邊防連,就要為祖國執好勤、站好崗。”他暗下決心。 在連隊,只有各項素質優秀的戰士,才能進國旗班。為了實現進國旗班的目標,每天別人還在睡夢中,高美安就開始負重跑;踢正步動作不標準,他就反復練習,直到所有人挑不出毛病為止。幾個月下來,他原本細嫩的皮膚被曬得黝黑,終于成功加入了國旗班。 在新疆軍區,很多像高美安一樣的泰州籍新兵,經過風吹日曬的洗禮,成長為充滿血性的“糙漢子”。 在南疆某部擔任上尉參謀的陳旺來自靖江,盡管說起話來慢條斯理,但他訓練起來一點也不含糊。入伍不久,部隊就組織大家學習楊根思精神,陳旺很受觸動。“‘三個不相信’一直激勵著我。”他說,每次訓練都主動加量加壓。除每周4次10公里的負重長跑外,他還會額外進行有氧訓練。因為成績突出,他于2020年榮立三等功。 通過嚴格的訓練,軍人的血性融入戰士們的血脈里。訓練的傷疤,也成為眾多泰州籍優秀軍人成長路上的“勛章”。 邊防無小事,肩上使命在“發光” “邊關,邊關”,邊就是遠,關就是險。 沒來新疆之前,家住高港的奚榮仕從來沒想過邊關的條件會這么惡劣。他目前是新疆軍區某部排長。融媒行動團隊在新疆采訪期間,他因身體原因被強制住院檢查治療,“都是過去訓練留下的老毛病了,主要是膝蓋和腰傷。” 今年5月,奚榮仕接受任務來到海拔3800米的邊境進行勘察。五月的山上還是白雪皚皚,“天上無飛鳥,風吹石頭跑”,白天需要執勤8小時以上,每走一步路都要小心試探,以防陷入一人高的積雪中。盡管條件艱苦,奚榮仕從來沒想過打退堂鼓。 “邊防無小事,守衛祖國邊防,容不得半點馬虎。”孫澤敏是南疆軍區某部通信站站長,來自興化。2019年10月,在山上執行任務的他突然接到消息:邊境線出現了一群來歷不明的外國人。由于山體滑坡,車輛開不過去,他當機立斷,和兩名戰士攜槍帶彈,徒步20多公里,趕到中巴邊界,發現一群放牛的外國牧民。經過簡單交涉,孫澤敏聯系護邊員及邊境處,成功化解了一起邊境涉外事件。 “泰州是一座英雄城市,我不能給家鄉丟臉。”這是眾多泰州籍軍人的內心獨白。流淌在血脈中的紅色基因,時刻激勵這群熱血兒郎在祖國邊防發光發熱,用汗水、用生命踐行“祖國利益高于一切”的神圣誓言。
編輯:姜景旸 王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