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姜堰:自主研發突破“卡脖子”難題,鎢鉬產業敲開“高端大門”
立秋后,位于泰州市姜堰區俞垛鎮的15家鎢鉬生產企業“熱”度不減,家家紅紅火火,呈現一派繁忙景象。8月28日,記者走進泰州市萬鑫鎢鉬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萬瑞嵐一邊指揮調度生產,一邊向記者介紹手上拿的鎢鉬產品。 “這是高溫合金材料,通過自主研發,利用鍛壓成型工藝,將原先的鉬粉加工成鉬條,這項技術打破了外國技術壟斷,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他身后堆放著的一根根鎢鉬條,每根都是應用在國內鋼鐵、電子、軍工、礦產、醫療等領域的關鍵原材料。
憑著這個新產品,萬鑫鎢鉬已突破重圍,成功改寫姜堰區鎢鉬產業格局。1到7月份,該公司實現納稅銷售超2.6億元。 面對鎢鉬產業遭遇國外原材料“卡脖子”問題,萬鑫鎢鉬不惜重金搞研發,全員搞創新,用自主研發敲開鎢鉬產業“高端大門”,改變了企業受制于人的產業格局,新技術、新產品接連涌現。 “放眼整個鎢鉬產業體系,高溫合金材料生產、后端深度應用都是一座座等待跨越的‘大山’。這幾年,我們砸下了巨資搞研發,為的是不遭受‘白眼’。”萬瑞嵐底氣很足。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萬鑫鎢鉬有一支20多人組成的研發團隊,公司每年都拿出銷售收入的3%用于搞創新,在不斷突破中研發出鉬條等系列新產品。由一個原先只能生產鉬粉的民營企業成長為擁有5大類鎢鉬產品的骨干企業,打破了國外鎢鉬原材料的封鎖,成為鎢鉬產業的領跑者。
其實,三年來鎢鉬產業也遇上了“蕭條期”,但是姜堰區鎢鉬企業變被動為主動,苦練內功,加緊研發新品,成功開發出鈰鎢電極、釷鎢電極、鋯鎢電極、釔鎢電極等新品,全國鋼鐵、醫學、電子等行業的鎢鉬材料有10%來自姜堰區鎢鉬行業。 為促進鎢鉬產業加速轉型升級,激勵企業自主創新,姜堰區在工業企業專項考核獎勵辦法中出臺了多項政策,主要包含完善科技型企業研發投入補助機制,支持鎢鉬企業升級為高新技術企業;強化鎢鉬企業融資支持;完善自主知識產權。
在鼓勵鎢鉬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上,建立完善科技型企業研發投入補助機制,補助比例依據企業研發投入數額來定;在支持科技型企業轉型升級上,提出對首次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鎢鉬企業給予申報費用補助;在鼓勵企業完善自主知識產權方面,圍繞專利申請、年費補助及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等方面,都有相應的配套支持政策,助力企業“輕裝上陣”。 政策杠桿與激勵措施相融,不僅讓本地企業鉚足了發展的勁頭,而且也吸引了國內“大家”的眼球,一些央企在姜堰區找到了“根據地”。 江蘇北鎢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中國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控股的三級子公司,承擔了多元復合稀土鎢電極及其制備技術項目。在該企業生產車間,員工正在加班加點,趕制手頭上近2000萬元的訂單。“我們的多元復合稀土鎢電極,用自主攻關的核心技術穩穩占領著全球10%的市場份額。”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陳耿輝直言不諱地說。
2018年,公司落戶俞垛鎮,用5年時間開發出鈰鎢、鑭鎢等系列產品,獲得國家多項發明專利,其中,多元復合稀土鎢電極核心技術一直被國外壟斷,該公司科研人員歷時4年,歷經上千次的配方篩選和工藝改進,攻克了核心關鍵技術。 “多元復合稀土鎢電極及其制備技術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憑著這一‘利器’馳騁市場,1到7月,公司實現開票銷售近億元,同比增長30%以上。”陳耿輝開心地介紹。 據了解,今年以來,姜堰區鎢鉬產業實現開票銷售超1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