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城河拉薩河心手相連,泰州市“民生援藏”助力藏胞宜居安居
從江蘇泰州的鳳城河邊到西藏曲水的拉薩河畔,雖相距4000公里,卻因對口支援同氣連枝、緊密相依,結下了“泰曲一家親”的深厚友誼。近30年來,一批又一批的泰州援藏干部把曲水視為第二故鄉,無私奉獻、盡職盡責、扎實工作,統籌推進智力援藏、產業援藏、民生援藏,著力打造具有標桿性、示范性、帶動性的品牌援藏項目。 曲水縣才納鄉協榮村“美麗鄉村·幸福家園”生態宜居建設工程是泰州市“民生援藏”項目之一,以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目標,2020年起,泰州市援藏工作組整合援藏資金,穩步推進協榮村的“美麗鄉村·幸福家園”生態宜居建設工程,讓這個位于拉薩河畔、曾經人畜混居的村莊,變成了一座具有獨特民族風情的現代化新農村。 協榮村,在藏語中是“水晶城”的意思,坐落在西藏自治區曲水縣東部的連綿群山間,據說因村南大山在雨中明亮如水晶而得名。8月20日一早,曲水縣迎來一陣不小的雨。當地人說,這個時節,經常是白日晴空萬里,夜里和清晨來幾場雨。 如果是兩三年前,協榮村村民普布次仁又要擔心了,雨一下,院子里、家門口都成了泥巴路,一走一腳泥,村里的路也都是坑坑洼洼,一不小心就會踩進水塘。而現在,他家中院子里鋪上了地磚,村里的道路也全部是硬化的水泥路,雨水順著排水口進入地下管網。 當天中午,記者來到普布次仁家,雨后地面已經干了,普布次仁4歲的孫女西熱曲珍正在新院子里玩耍。記者看到,普布次仁的家是一棟兩層的現代化小樓,房屋外墻和門窗渲染著色彩鮮亮的民族圖案。推開系著潔白哈達的大門,庭院干凈整潔,架子上擺放著兩排花草。再往里走,客廳寬敞,布置精美,廚房和衛生間,熱水器、浴霸等家電一應俱全。 普布次仁告訴記者,家里的房子是2010年建的。在此之前,他家住的是用石頭打基堆的土房子。2010年,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建起了樓房,不過門窗多是木頭的,院子里也還是泥土地。2022年6月,在專項資金的幫扶下,他把家里重新裝修改造一番。“如今我們越住越舒心。”普布次仁滿臉洋溢著笑容。 更讓普布次仁感到舒心的,是村里整體環境的改善。“以前一下雨就是泥巴路,一刮風就是塵土飛揚,家里打掃干凈也總是落灰。晚上村里是沒有路燈的,出門得打著手電筒。村民的車隨意停,經常堵住路。村民家中普遍要養幾頭牛,人和牲畜進出都是同一個門。”普布次仁說,現在這些現象都沒有了,村里都是水泥路,晚上出門有路燈,有了統一規劃的停車區域,人畜分流,環境更加整潔。“還有公共健身設施供我們休閑娛樂,這是以前從來沒有想到過的。” 走在村里的水泥路上,記者看到,一排排整齊的藏式院落,家家房頂上飄揚著五星紅旗。“近幾年,得益于江蘇援藏資金的投入,我們村鋪設了硬化路,有了路燈、停車場,鋪設了地下管網等等。通過這些改造,村容村貌、居住環境各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莊更整潔,老百姓生活條件更好了,幸福指數更高了。”村黨委第一書記格桑群宗說。 記者了解到,2020年起,為了改善協榮村的居住環境,泰州市援藏工作組將援藏資金集中,先后投入兩批資金完成了協榮村的“美麗鄉村·幸福家園”生態宜居建設工程。項目建設以來,新建道路近3萬平方米,鋪設污水管網7675米,此外,還實施了村莊亮化、綠化工程,新建大小停車場、休閑觀景廣場等附屬工程。 該項目的實施,解決了長久以來村民出行不暢、生活生產環境臟亂差、沒有固定文化活動場所等問題,徹底改善了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提升了農村人居環境和公共服務水平。如今的協榮村作為美麗鄉村“樣板村”,已成為具有民族特色的觀光旅游村莊。 協榮村是曲水縣委常委、副縣長,泰州市對口支援曲水縣工作組副組長吳彬的掛鉤聯系村,對于協榮村的變化他感受最深。“我們援藏工作組改變了以往援藏資金零打散敲的使用模式,按照‘建一個成一個’的原則,集中力量來推進協榮村‘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建設項目。通過兩期建設,我們總共投入援藏資金6000多萬元,實施完成了協榮村美麗村莊建設。項目建成后,極大地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環境,老百姓也確實體會到了黨中央和援藏省份對西藏的關心和支持。”吳彬說。 截至目前,在曲水縣,穩步推進的“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建設已經惠及43個村(居)。
來源:泰州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