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高溫“較勁”與時間賽跑,江陰靖江長江隧道建設者奮戰在一線
盛夏末伏,記者走進江陰靖江長江隧道工程建設施工現場,感受隧道建設者們與高溫“較勁”,與時間賽跑,全力以赴推進項目建設進度的生動實踐。 8月16日上午9點,天空陰郁悶熱。走進江陰靖江長江隧道江南主體工程一區第六結構段施工現場,當下施工的是明挖隧道光過渡段,施工基坑位于地下10余米。在江南明挖段隧道工地,約400名工人正搶抓上午的黃金時間進行施工。
鋼筋工張學利蹲在鋼筋籠上,從左手抽出扎絲熟練地進行綁扎,這樣的動作他一天要重復六七千次。與地面相比,基坑四面被地下連續墻環繞,在這里工作,不僅要忍受暴曬,還要耐得住悶熱。汗水從張學利的安全帽縫隙中順著臉頰流下,衣服上結滿了“鹽漬”。 “基坑內很少能吹到自然風,所以在作業面四周都安排了大型落地扇。可即便如此,基坑里還是非常悶熱的”。江陰靖江長江隧道JJSD-JL1標段副總監阮建鑫介紹,室外溫度超過35℃的話,暴露在陽光下的鋼筋表面溫度就可能達到50~60℃。為確保工程進度,項目部采取錯峰上班的工作機制,確保今年主線工程建設能夠部分完工,全力保障重大交通工程按時序推進。
上午10點,電焊工李宏寬蹲在距地面1米多高的鋼筋籠上,一手舉著防護面罩,一手拿著焊槍,瞬間一朵朵焊花從焊槍口飛濺而出。李宏寬所在的作業面,由橫豎交織的鋼筋構成一個個空格,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踩空,腿腳被鋼筋毛刺擦傷。而李宏寬前后騰挪,如履平地,耀眼的弧光不斷閃爍,隔著1米遠,都能感到一股熱浪撲面而來。 上有陽光直曬,下有鋼筋籠蒸騰,蹲在低洼處一會兒就汗如雨下,但李宏寬必須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濺出的火花、焊渣溫度很高,稍不注意就會被燙傷。”滿臉通紅的李宏寬解釋說。可即便如此,李宏寬的外套上已經有十多個被焊花燙穿的小黑洞……“焊一會休息一會。”李宏寬一邊利用作業間隙擦拭汗水,一邊說。 為了保證高溫作業的一線工人身體健康和安全,項目部加強了防暑降溫物資儲備,為建設工人們準備了綠豆湯、人丹、藿香正氣水、鹽汽水等防暑降溫用品,并通過錯峰防暑作業或輪班作業的方式,加大對施工作業人員的保護力度,避免高溫暴曬、疲勞作業,確保施工生產安全。“我參加過很多工程建設,但這么長的穿江隧道還是第一次。很自豪,稍微休息一會‘充充電’就能繼續干了。”李宏寬笑著說。 雖然天氣很熱,但江陰靖江長江隧道各項工程建設都在如期推進。江陰靖江長江隧道全線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建設標準,設計行車速度80公里每小時。隧道建成后將成為長江流域首條高速公路過江隧道,并可有效分流靖江與江陰之間的城際交通需求,緩解江陰大橋通行壓力,對加快構建交通運輸現代化示范區,更高水平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有標桿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