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黃金水道”再現水清岸綠、江豚騰躍迷人景象
“黃金水道”再現水清岸綠 7月22日是個周六,傍晚時分,泰州市民王林帶著小孫女來到長江邊的“春江花月夜”濕地公園,看著公園里玩耍的孩子們露出天真可愛的笑容,從小在長江邊長大的他也見證著長江從過度開發到如今江豚騰躍的場景。這一切得益于當地政府大力開展護水、護漁、護砂、護法、護民等行動,“黃金水道”再現水清岸綠、江豚騰躍的迷人景象。 2019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人社部聯合發布《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泰州迅速行動,其中,長江邊的泰州高港累計投入資金6000余萬元,全面完成長江段退捕任務,實現了漁民100%退捕、100%參保、100%安置,該項工作獲得省級表揚。
2021年1月,當地又組建起一支由10名退捕老漁民組成的專業護漁隊,每日對長江干流高港段進行24小時不間斷巡航,配合綜合執法大隊,嚴肅查處偷捕行為。在多方合力下,長江生態日益恢復,“魚打花”成了十分常見的現象。 記者了解到,泰州市推進沿江生態廊道建設的做法主要有三個。一是空間“留白”,將三分之一岸線確定為“不開發區”,專門用于維持岸線自然屬性;二是岸線“增綠”,長江岸線綠化累計面積達240萬平方米;三是環境“出彩”,推進“一帶、二島、三節點”沿江生態走廊建設,打造水美岸美產業美的“最美岸線”。 全面禁漁筑牢生態屏障 隨著長江泰州段水質提升,不少珍稀生物重新回歸人們的視線。去年11月,位于泰州的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觀測研究站首次觀測到白頭鶴出現,這種鳥類是瀕危物種,全球僅剩1.5萬只左右,白頭鶴對環境要求極為苛刻,是生態環境的指示性物種。
近年來,在嚴格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工作要求的基礎上,泰州以“健康長江泰州行動”為抓手,重點開展長江入河排口整治,實施生態緩沖區示范工程,強化沿江企業執法監管,開展沿江碼頭專項整治行動,全面建設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等工作,長江泰州段水質常年保持Ⅱ類水質,長江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今年上半年,當地政府依托水域聯勤聯動機制,群策群力,全面加強水域公共安全建設,嚴厲查處涉水違法犯罪行為,再度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夯實根基。 據悉,針對轄區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犯罪活動的隱蔽性突出、長期夜間作案的實際情況,泰州通過發動群眾舉報、梳理行政部門移送案件線索、暗訪偵查等多種方式,深入挖掘違法犯罪線索,并對有江堤、閘口的轄區以及長江支流引江河、南官河、古馬干河等水系開展全面清查。 目前,位于引江河與長江交匯口的水上綜合執法中心也已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記者了解到,執法中心能同時輻射長江干流與引江河水域,進一步將警力前置到一線,精準施策,全力護江。 “東方白鸛、黑臉琵鷺、震旦鴉雀……”隨著新記錄種類的發現和各類珍稀瀕危物種的回歸,表明泰州市各類生物棲息地不斷增加,長江自然生態保護成效初步顯現。 母親河需要大家共同呵護 近年來,泰州政府部門以及不少社會組織和民間志愿者也紛紛加入“護江”大軍。
日前,泰州永安洲鎮青年之家開展的“江洲行者”長江大保護行動榮獲“2022年度江蘇省青年之家項目展評活動”優秀項目,是泰州唯一入選項目,志愿者們連續堅持多年,重點圍繞保護母親河、低碳環保、節約資源、增殖放流等主題,開展“同飲長江水,共護母親河”系列活動。行動實施以來,共計帶動800多名青少年積極投身綠色生態環保建設,在全社會掀起“全員參與”熱潮,為構建生態泰州、綠色泰州做出了積極貢獻。 江蘇中毅律師事務所主任范向陽是泰州市人大代表,他有空就喜歡到長江邊走走看看,實地察看岸線保護狀況,與附近居民深入交流。 多年來,范向陽提出了“關于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的建議”“關于打造泰州長江岸線大江旅游風光帶的建議”,得到了相關部門的積極回應。 圍繞長江水環境保護,泰州市人大常委會還組織環保、水務等方面的代表發揮職業所長,深入調研,積極建議,力推建立聯動共建機制,將泰州沿江的靖江、泰興和高港三地長江生態濕地修復連片成線,形成長江泰州段風景獨好的綠色生態廊道。 浩浩長江,母親之河。泰州近百公里長江岸線上如今蘆葦搖曳,鳥飛魚躍,一派生機盎然,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