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強主體優生態謀未來,處處涌動著科技創新攀高逐新的澎湃激情
7月5日至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指出,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江蘇要在科技創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國重要的產業科技創新高地,使高質量發展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泰州市積極推進科技創,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聚力打造“如魚得水、如鳥歸林”的科技創新生態,不斷提升科技創新工作貢獻度、影響力,處處涌動著攀高逐新的澎湃激情。 強主體——積分激發企業創新動力 核心技術是討不來的,必須靠自力更生。“自力更生”本身就是對“創新”的生動演繹,而自力更生的主體就是一個個企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 “這筆錢及時緩解了資金壓力,更給了我們堅持創新的動力。”江蘇博清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質量部工程師邰駿鵬說,他們申報的泰州市中小企業孵育計劃項目,對照創新積分管理辦法獲得24分,最終以積分折算獎補,獲得了24萬元財政獎補資金。
在泰州,科技創新積分不僅是一個個數字,更是支持企業發展的“真金白銀”,讓企業從科技創新中獲益,持續增強創新動能。作為一家專業從事爬行焊接機器人系統研發的小微企業,博清自動化計劃把這筆錢用來研發“無軌導全位置爬行焊接機器人”。 2020年4月泰州市發布《泰州市企業科技創新積分管理辦法》及《2020年度泰州市企業科技創新積分管理計分標準》,通過積分管理,將分散在人才、發改、科技、工信、市場監管等部門的涉企科技創新政策集成整合,形成“政策一本通”,計算成“積分紅利”集中兌付。 三年來,積分管理已實現“一張表格”評價、“一個平臺”辦理、“一本賬單”兌現、“一張榜單”排名。 政策持續迭代升級,先后推出2.0版、3.0版,增設能力評價指標,采用“基礎卷+個性卷”進行分類評價、科學賦分,為創新型企業精準畫像。
泰州市堅持寧可別的地方省一點,也要拿出錢來搞創新。三年來,泰州市累計為5500余家企業兌付積分獎補資金近14億元。 為進一步發揮積分激勵機制,泰州市在全國首創“創新積分貸”產品,根據企業科技創新積分,按多倍額度提供純信用、低利率的信貸支持。 上個月,中慧元通順利拿到企業發展急需的2000萬元貸款,2022年年底,他們憑借上年度581個創新積分成功增信8000萬元。目前,該公司已取得兒童型四價流感病毒亞單位疫苗等四個臨床批件。“在這里,創新能真正為企業謀得發展的動能。”中慧元通董事長安有才感慨。 截至目前,泰州市已發放這樣的貸款662筆,共計41.12億元。 優生態——產研平臺鏈接高端創新資源 在泰州市,企業不僅是科技創新的“答題人”,也是“出題人”“閱卷人”,泰州市著力打造優良的創新生態,在體制改革、機制創新、綜合保障等方面,為科技創新提供全方位呵護與托舉。
深挖企業技術需求、人才需求,對接引進全球創新資源開展應用研發和集成創新。一頭連著科研、一頭連著市場,像這樣的聯合創新中心,泰州市已建立13家,包括泰州航宇電器、江蘇一鳴生物等企業,正在全面助力企業鍛造核心競爭力。 2022年8月,泰州市與江蘇省產研院共建泰州市產研院,這是省產研院在省內的唯一分院。作為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試驗田”,市產研院實行“團隊控股”新型運行機制,將運營權、成果所有權、處置權和收益權給予項目團隊,這無疑激發了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
復旦大學柯山疫苗項目、東南大學磁休克項目、福建農業大學生物質綜合利用項目等7個團隊,正在與重點園區磋商,有望達成深度合作。 今年以來,泰州市產研院針對制約地方龍頭企業發展的難點問題,常態化開展細分領域龍頭企業技術需求調研征集,征集技術需求115項,意向出資額18346萬元,已成功對接38項,達成合作13項,金額493萬。 深度融入省產研院創新網絡,推動優質創新資源下沉,暢通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通道,泰州市已初步嘗到了甜頭。 這樣的新突破、新探索不止在市內,泰州市還把觸角伸至科研濃度更高、科創資源更豐富的地區,通過建立離岸創新中心,實現本土創新和離岸創新雙向聯動。
“借助創新高地的資源,公司研發創新能力不斷邁上新臺階。”瑞科生物董事長劉勇介紹,該企業位于武漢離岸創新中心的實驗室有研發人員十余名,主要從事RSV疫苗創新設計工作,已突破國外專利封鎖,提交發明專利申請3項,“這些技術和研究成果都將向泰州轉移,在泰州實現產業化。” 近年來,泰州市已在深圳、北京、上海、武漢、南京等多個城市,布局建設離岸創新中心14家,與清華大學、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上海臨港科技創業中心等15家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招引入駐項目58個,在談項目76個。 科技創新不是速效藥,很難短期起效,想要苗木成林,既要舍得,也要等得。泰州市正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厚植創新的“沃土”,助力科創幼苗成長。 首個市天使投資基金應運而生。獲得天使投資的抗腫瘤小分子靶向藥研發企業,不久前在泰州設立全資子公司,或將來泰進行后期研發。該項目尚在種子期,但其過硬的團隊組成,讓天使基金管理團隊堅定投入資金800萬。 泰州市面對市場缺位,政府部門先行動起來,做那一只“領頭羊”,跑給大家看,讓投資機構能夠對中小企業早投、敢投、多投。 據悉,泰州天使投資基金目標總規模10個億,首期2個億。剛剛啟動兩個多月,目前成功投資3個項目,總投資1800萬元。另有2個項目完成投資決策擬投1000萬元。 這樣的效率得益于市場化的運作方式,更得益于對于創新的深刻理解。
一般天使階段的企業規模小、營收少,在迅猛發展前往往要經歷較長蟄伏期,甚至“九死一生”的死亡谷,這些特點決定項目需要周期更長、更加完善的扶持與陪伴。泰州市出臺的《天使基金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基金存續期最長可達12年,并根據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對受托管理機構進行收益讓渡,最高讓利90%。 泰州市最大程度地體現出誠意,鼓勵受托管理機構關注于投資,并且想投、敢投。 不同于其他地區的引導資金,泰州天使投資基金通過直接股權投資,為企業注入發展的資本和信心,在金融賦能中幫助企業集聚資源、對接需求,助推企業邁過創業“死亡之谷”,實現跨越發展。
這點,江蘇覺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深有感觸,“資金到賬非常快。”負責人刁青松直言,現在企業正處于研發成果產業化的“燒錢”階段,建產能、擴市場的計劃推進,靠公司自有資金遠不能滿足,“天使基金的進入十分重要,政府與我們共進退,更增強了我們的信心。” 除了“選種”,在后期的灌溉育苗上泰州市也不遺余力。科技型中小企業“育苗工程”“十百千”創新型企業培育計劃、“小升高”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計劃和科技型企業上市培育計劃等,精準化提供培訓輔導、投融資、產學研對接、人才招引等服務,打造產業鏈銜接、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創新型企業集群。目前,泰州市已擁有科技型中小企業3895家,高新技術企業1601家,省級瞪羚企業33家、潛在獨角獸企業10家、創新型領軍企業10家。創新型企業“雁陣”格局基本形成,梯度培育取得明顯成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