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讓“一粒糧”變成“大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大清早,興化市戴窯鎮東三村就熱鬧開了,街面上熙來攘往的人群,構成一幅祥和的鄉村晨景,這得益于這些年糧食加工產業的發展。
如何引導更多企業向精深加工升級?2020年4月,戴窯鎮成立戴窯稻米行業協會,建立協會黨支部,制定“戴窯大米”行業標準和質量安全控制標準。該鎮還分別擬定大中小企業發展規劃,大企業主要是提升裝備水平、擴大產能、提高市場占有率;中等企業主要是生產加工功能米,打造特色大米品牌;小企業主要向大米深加工轉型,打造精深產品品牌。該鎮還啟動現代糧食產業物流中心建設,稻米研發中心、稻米檢驗檢測中心、稻米交易分中心、稻米物流中心“四大中心”都在中心掛牌運營。 產業發展了,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收入“水漲船高”。據介紹,當地米廠車間的站機工人年薪都在12萬元以上,包裝車間工人平均8萬元左右,從事運營、貿易的人員收入更高。據統計,當地在米業公司、包裝企業上班的有3000多人,各類經紀人及經營下游產品的人員有數百人。 糧食加工產業帶動了戴窯全鎮鄉村發展。該鎮7萬畝農田建成中高端稻米原糧基地,衍生出一批家庭農場、種植大戶,村集體可獲得每畝50元資源管理費,僅此一筆每年就是350萬元,村均14萬元。加工企業還反哺社會,捐助、認建鄉村公益設施,每年都超百萬元。最重要的是企業留住了勞力、引流了大學生返鄉,為鄉村增添了人氣。 以稻米產業為特色發展定位,他們緊扣產業升級趨勢,依托國家農業產業強鎮項目,進一步整合資源優勢,加大產業配套投入,延伸產業發展鏈條,加速產業提檔升級,讓產業發展更有力地推動鄉村振興。通過兩三年的努力,打造年產值100億元特色產業園,爭創國家級糧食加工示范集中區。 編輯:姜景旸 王晶 (興化市融媒體中心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