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相融的泰州市海陵區鐘樓巷與關帝廟巷相互交匯成十字,現已經成為泰州市民和游客喜愛的“文藝街區”。記者漫步其間,移步換景,隨手一拍就是一張風景照片。各種美食小店令人目不暇接,為老巷子注入新的活力和濃濃煙火氣。
“這里治安狀況好啊,在街上連個吵架的都很少看到。我幾乎每天晚上都來這里逛逛的。”家住泰州市海陵區鐘樓巷附近的王大媽笑盈盈地說。
興旺的商家自治聯盟
“將鋼叉提起來,注意保持平衡,不要晃動。”“當遇到危險時,可以用盾牌抵擋攻擊,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安全。”5月17日14時,在關帝廟巷口的邵記炸串門前,店主老邵正在手把手教新來的員工如何使用鋼叉、盾牌,每一個動作都十分標準。一個普通小吃店的安全防范措施為何如此齊全規范?
走進邵記炸串店,記者看到每張餐桌上都整齊擺放著印有“商家自治聯盟”字樣的牙簽盒、紙巾盒,原來,邵記炸串店是泰州市海陵區鐘樓社區商家自治聯盟的成員之一。
由派出所和社區共同牽頭,商家自愿加入、密切參與的群眾自治性組織于2021年10月成立,主旨是為了讓商家作為主人翁參與守望相助、巡邏防范、隱患排查、糾紛調處。經過近兩年發展,成員單位已經從最初的12家增長到78家。隨著聯盟成員的不斷增多,城中派出所每6個月評選10個星級商家,這一舉措有效激發了商家的參與熱情,老邵就是其中一員。
他驕傲地指著門口懸掛的星級商家標識告訴記者:“這是今年4月底剛評的,我們店已經連續3次獲評星級商家了!”2023年5月份以來,他帶領店員協助民警開展反詐宣傳2000余人次,參與夜間街面巡邏4次,先期預警停車糾紛、消費糾紛12次。
管用的“網格驛站”
沿著鐘樓巷往里走,一路上可以看到不少店鋪的外墻上都有各式各樣的手繪畫,大多是圍繞共建共治共享這一主題。順著鐘樓巷53號左側,沿著“網格驛站”街區調解室的指示牌箭頭,記者跟著鐘樓社區民警郭晨陽拐進一個小巷,走進一個白墻黑瓦的四合院。房屋主人洪建文是68歲的社區退休老黨員,同時也是社區網格員。他熱衷于公益事業,2019年,熱心調解工作的洪建文主動聯系城中派出所將自家四合院住房騰出一間用作調解,“洪爹調解室”就此成立。
“兄弟對不住,我不該不打招呼就占了你家位置,我給你道歉……”
“其實我也有錯,那天太沖動了,讓你損失了客源和牛奶……”
說話的正是鐘樓巷里的店主張某和李某,五一節假日期間,李某在招攬客源時將桌子擺到了張某店門口邊,張某一時氣不過就找李某理論,雙方因此發生了口角,沖動之下,張某一把掀翻了過界的桌子,客人點的牛奶全部撒在地上。盡管民警立即趕到現場平息了事態,但是兩人就是不肯調解,還結下了梁子。社區民警郭晨陽了解后,和網格員金曉燕一起找到洪建文,商量共同上門做工作,經過幾輪勸說,張某和李某終于松口,雙方約在5月18日下午在“洪爹調解室”進行調解。
李某表示,這件事起因在他,自己確實做得不對,但又覺得為了這事去派出所太丟人,所以才遲遲不同意調解。張某則覺得自己開店熟人多,怕被人看到了誤會,也不愿調解。在洪建文、民警和網格員的普法、說理后,李某和張某都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主動向對方道歉。
方便的家門口調解室
離開“洪爹調解室”向東100米,郭晨陽在鐘樓巷12號門口停住腳步。他指著“鄭美琴消費維權工作室”的牌子說:“我們商圈的一些消費糾紛,基本上在這里能夠得到很好解決。”據了解,在鐘樓巷這間空置的社區用房,退休公職人員“維權大姐”鄭美琴打造專業調處消費糾紛的“鄭美琴工作室”。
像這樣的鄰里糾紛調解每月都有兩三起,不穿制服的調解員,沒有公安標志的場地,輕松融洽的氛圍,“家門口的調解室”拉近了糾紛雙方的心理距離,大幅提高了調處成功率,讓矛盾不出社區成了常態。
2023年以來,城中轄區類似“洪爹調解室”“鄭美琴工作室”這樣“家門口的調解室”已累計幫助調解糾紛37起,調處成功率達到95%。截至目前,城中轄區110接報警情和可防性案件發案分別同比下降10.8%和55.3%,街面打架斗毆警情連續6個月降幅超75%。
編輯:姜景旸 王晶
(泰州市海陵區融媒體中心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