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以打造“家門口”就業服務載體為抓手,提升服務保障民生能力
泰州市以打造“家門口”就業服務載體為抓手,聚焦困難群體急難愁盼,打通服務群眾就業創業“最后一米”,提升服務和保障民生的能力,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精準選址,增強影響力 泰州海陵區城南街道寶帶社區“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建在萬達廣場商圈,該商圈人流量大,周末人氣更是旺盛。服務站采取“5+2”服務不打烊的模式,持續為群眾提供高效便捷的就業服務。同時,利用齊備的場地設施,舉辦場內外招聘會、技能展示等活動,不斷擴大影響力。建站之后共開展大型集中服務活動3次,現場發放宣傳資料2300余份,接受職業技能培訓報名83人、公益性崗位報名登記75人,現場達成初步就業意向422人。
泰州堅持“站點靠著困難群眾建,服務跟著實際需求走”的原則,秉承“精準嫁接、務實高效”的建站理念,在不增加基層事務性負擔的基礎上,通過實地走訪調研,精心挑選契合建站要求的社區基層服務網點,優先選擇在人員流動性大、就業困難人員相對集中、服務網點離小區樓棟近的社區網點建站,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各類就業服務。目前泰州已建成8家“六有”標準化“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兜底幫扶五類困難人員639人實現就業。 數字賦能,提升“智理力” 興化市“新城吾悅”就業服務站充分發揮區域優勢,著力打造“云”端送崗、實訓提技、直播銷貨、大數據處理等實力板塊,將就業扶持、創業服務、技能培訓深度融合,組織開展了直播帶貨實訓課,為本地市民營造了更加多元化的就業空間。 泰州通過信息系統就業數據回流、民政部門數據共享、全面走訪摸排等措施,綜合研判服務資源、服務需求、服務半徑、服務人口等因素,深挖社區(村)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功能,建強基礎站點,充分滿足群眾“就近辦、馬上辦”的就業服務需求。同時,推動公共就業服務向商圈、園區等載體延伸,拓展特色點位,放大、延伸服務站功能。深度融合零工市場與就業服務站建設,開發“零工驛站”微信小程序,大力拓展社銀合作共建就業服務網點,進一步打造就業服務平臺矩陣,滿足群眾多元化就業需求,促進各類群體充分就業。 協同推進,強化聯動力
為了讓群眾真正享受到“就在身邊”的便捷服務,泰州在服務站運行過程中始終抓好“三個堅持”:堅持貼近需求提供就業崗位,安排專人走訪附近商圈和街邊個體工商戶,探索開發一批適合年齡大、技能低勞動者從事的就業崗位,通過電子大屏動態發布,滿足困難人員兜底就業需求;堅持精準服務提供三張清單,對轄區內的就業援助對象開展摸底調查和跟蹤服務,摸清勞動能力、就業意愿、培訓需求,量身定做就業崗位信息、就業政策信息、就業培訓信息“三張”精準化服務清單;堅持全員覆蓋提供個性化幫扶,將江蘇省人社一體化平臺“五類人員”數據直接下沉到村(社區),安排就業服務專員上門入戶調查走訪,建立“一對一”就業援助機制,幫助五類人員實現“收入有增長、權益有保障、上崗有補貼”的更高目標。 將推進標準化“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建設列為政府民生實事項目,泰州發揮人社、民政、公安等部門合力,強力推進行動計劃的實施。靖江市縱深推進黨務業務服務“三務融合”,成立“樂業馬洲家門口就業”攻堅支部,常態化開展“就業服務黨員先鋒隊”進家門行動,免費提供職業指導、崗位推介、技能培訓等服務,舉辦創業市集、創業沙龍、農創客鄉村行等活動;泰興市持續打造“泰好就業,興業有你”就業服務品牌,組織“就業志愿隊”,社區網格員化身就業政策“宣傳員”、就業崗位“信息員”、就業援助“服務員”,幫助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興化市牌樓社區就業服務站先后與3家培訓機構簽訂技能培訓合作,為失業無業人員提供專業烘焙師、家庭整理師、汽修工、電焊工、裁縫等培訓,對就業技能欠缺的人員,服務站還邀請指導老師“一對一”進行就業指導,全力助推困難人員就業。
編輯:姜景旸 王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