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姜堰:東北農機手開機“真痛快”
近日,泰州市姜堰區錦卿糧食種植家庭農場拉開了機插秧大幕,來自東北的農機手宋福良、朱守臣、趙峰一齊開機播“綠”,行行秧苗很快挺立在水田里。
農場負責人王錦才說,2019年,他在白米鎮和梁徐街道共流轉了800多畝地種植稻麥,購置了拖拉機、插秧機、植保機和無人機等8臺機械。今年小麥雇請本地機手搶收,今年麥收一結束,3位東北農機手就坐高鐵趕來姜堰“接棒”作業,今年是他們與王錦才合作的第6個收獲季。 今年55歲的趙峰,是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富錦市興隆崗鎮五林村人,他的兩個女兒都已成家,妻子在家只需要打理一熟水稻,這幾年他都外出跨區作業。“帶一雙手就能掙錢回家,尤其是插秧機都加裝了北斗導航系統,兩端一設置,中途走起像無人駕駛。”
在姜堰區梁徐街道周陳村田頭,48歲的朱守臣正在滅茬翻耕,他是富錦市宏勝鎮南林村人。他說,這里田塊平坦開機“真痛快”,加上現在拖拉機都是自動擋、液壓方向盤、多功能操作臺,還有空調。一天8個小時一臺機能耕作100畝,翻耙之后,加掛6米長的鐵板刮田便于插秧。
46歲的宋福良也是來自富錦市,家住上街基鎮永升村,19歲的女兒馬上讀高三了,他們三家相距不足20公里。宋福良說,今年有1000多名富錦市人在姜堰跨區作業,全年有6個月在家做活,約有半年在外開機,他們三人結伴6月、10月來江蘇收麥、稻,8月、11月去內蒙古收大麥和谷子。 “我在江蘇挺好的,放心!”離開老家已20多天了,他趁雨天作業空隙,和妻子、女兒視頻通話嘮家常,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句話。 據王錦才介紹,東北三機手包攬了整個農場的整地、插秧、播種、中耕、收獲等機械作業,夏、秋季各服務一個月,一個月每人定酬1.3萬元,吃宿和交通費用除外,還為他們配備了專門宿舍,空調、冰箱、網絡一應俱全,晚上大家還可以一起喝點酒。以前跨區求援機手,通過中介聯系很繁瑣,這幾年他們點對點聯系,一發微信就像候鳥般“飛”過來了。
“做良心活,開良心機。”趙峰插秧控苗“賊”準,宋福良耕田像“打仗”,朱守臣修機“火眼金睛”。這些年來,直爽豁達、勤懇實在的東北農機手千里赴約,愉快合作早已超越了單純的生意關系,每逢告別,都會捎上許多姜堰土特產。王錦才高興地說:“眼下已經全部完成了整地作業,國家惠農政策好,搶收搶種又不愁,眼見年年豐收,過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