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市強化“提示—預警—吹哨”機制,做實安全生產這篇大文章
“16:57,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標高100米,風速9級。”“請沿江各企業及時關注大風預警系統,做好防護。” 梅雨季節的揚子江畔,內陸地區潮濕悶熱,江邊卻大風呼嘯。在這里,214組加裝在塔吊上的大風自動預警裝置不斷向位于靖江市應急管理局的指揮中心發回實時數據。值班人員通過大數據分析做出精準研判,及時發布預警,降低沿江企業高空作業安全風險。 這是近年來靖江市不斷創新舉措,護航安全生產的一個工作縮影。 在揚子江畔“問天” 靖江市是全國最大的民營造船基地、國家級船舶出口基地,龍頭企業新時代、新揚子均位列全國造船企業前五強,全市船舶配套企業達200余家。抓安全生產,首先要抓“牛鼻子”,造船企業安全生產便是靖江市安全生產工作最重要的“牛鼻子”之一。2022年以來,靖江在全省首創大風監測預警平臺,率先推出風險防控應急處置工作的五項機制……用一系列緊跟行業發展需求的新方法護航安全生產工作。 長江的氣象有其特殊性,有時候內陸地區沒有風,但江邊、江上卻“妖風四起”。遇到這種惡劣天氣只有機械駕駛員能在駕駛室內觀察到實時風速,再把相關數據反饋給企業,這中間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2022年以來,靖江市認真調研生產單位需求,針對風速數據無法遠程讀取無法共享,大風天氣無法預警等難題成立攻關小組,并建成了靖江市大風監測預警平臺,實現大風數據自動化采集、風險輔助研判。 大風監測預警平臺的建設能實現惡劣天氣提示、預警、吹哨,在風速達到設定限值時,靖江市應急指揮中心將及時向企業“吹哨”。運行8個月以來,大風監測預警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已成功向沿江各企業發送預警15期,有效提升了沿江企業應對惡劣天氣時的應急響應能力和安全防護能力。 千方百計“花式”說安全 “春光正好游意弄,安全之弦不可松”“企業安全生產怎么做,我們走進城北這家企業來瞧一瞧”……近日,在靖江市街頭巷尾的戶外大屏上,時不時可以看到《“靖小吉”“江小安”說安全》短視頻,這些由一線工作人員自編自演的短視頻,用“大白話”講企業、市民最關切的安全生產問題,讓市民能夠將安全生產知識、應急自救技能等熟知于心。 今年以來,靖江市通過原創短視頻、應急“大喇叭”基層廣播站、卡通形象表情包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花式”說安全,全面準確地宣傳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需要的各項安全生產政策,瀏覽量達數十萬人次。 “我覺得這些短視頻拍得非常好,講的都是我們身邊的事,很接地氣,老年人也能一聽就懂。”居民趙美芳說。 安全生產貴在抓小抓早,靖江市組織企業開展“班前十分鐘、平安一整天”安全教育活動,向企業發放“靖安心”暖企大禮包,營造“生產再忙,安全不忘”的安全教育氛圍,做到安全理念送上門、服務“零距離”。 用鐵腳板“排雷” “廠里的滅火器都被雜物擋住了,一旦發生火情,不能立即救援,請馬上整改”“消防通道這里要隨時保持暢通,不能堆放雜物……”靖江市還積極開展安全生產“12點行動”,堅持“日巡+夜查”“打早、打小”,全面筑牢安全防線。 今年,靖江市印發《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風險專項整治鞏固提升行動方案》,明確16個領域的21項安全風險,督促指導24個行業專委會制定印發具體實施方案,形成“1+N”年度綜合性整治任務。在整治過程中,靖江市在重點企業、重點場所、重點路段、重要節點前置人員、部署應急救援力量,按照有方案、有預案、有演練、有實效“四有”要求,加強應急力量和應急物資調度儲備,在中午12點和深夜12點兩個關鍵時間節點進行專項抽查,督促重點崗位和安全值班人員時刻在崗在位履職。 執法人員深入生產一線、生產車間、重點崗位,詳細查看設備設施安全運行、現場安全管理、夜間領導帶班值班制度落實等情況。對發現的問題隱患,能當場整改的,責令當場進行糾正整改。不能當場整改的,依法下達責令限期整改指令書,并督促指導企業按期完成整改。 此外,靖江市還每日調度各屬地和專委會安全生產工作,形成工作專報,不定期進行視頻點調,對重點行業領域監管牽頭部門進行提醒約談,推動各屬地和專委會履職盡責,形成齊抓共管工作合力,推動問題隱患早發現、早排除。
來源:泰州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