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村民實現“在家就業”,興化市的村干部當了7年“跑腿員
“潘書記,大熱天又麻煩你跑一趟了。”6月3日,江蘇省興化市沙溝鎮仲寨南村,村黨總支書記潘乾宏照例騎著電動三輪車來到村民沈九付家,幫助他把加工好的止水針頭裝車。“老沈你歇會,等會幫你再把原料帶回來。”潘乾宏擺擺手,朝著村內收貨點騎去。
2016年,仲寨南村建檔立卡戶共114戶228人。“上面有好政策,我們基層也要加把勁。”當時,潘乾宏和村干部一商議,瞄準了村內的兩家加工小作坊。經過摸底調查,村里100多人有加工意愿,但受疾病、腿腳不便、不會騎車等因素困擾,一些村民上門打工成了難事。村“兩委”班子一琢磨,決定當起“跑腿員”,幫助拿原料、送貨,讓村民實現“在家就業”。這個溫馨之舉至今已堅持了7年。 對接小作坊,定期統計訂單需求;排值班表,6名村干部和1名志愿者正好一周;公布值班電話,村民有需求的,一個電話隨叫隨到。“電動三輪車不在村黨群服務中心,說明就被村干部騎走送貨了。”村干部笑著說,自從實施值班制度后,這輛電動三輪車是最忙的。 “家里3畝田被流轉后,人是閑了,但總覺得心里空蕩蕩的。想去打工,年紀大了沒人要,況且身體也不允許。”如今,老沈不出家門就可以掙錢。“手腳麻利點,一小時能掙6元加工費,買點魚肉改善伙食肯定是沒問題的。”聽著錄音機播放的淮劇,沈九付樂呵呵地說道。 在村內一家衣架加工部,10余名農家婦女正忙著加工各式衣架。負責人仲來兄說,除了在作坊工作的村民外,還有30多名村民拿貨在家加工,每月發工資近4萬元。“現在村里幾乎沒有‘吃閑飯’的。”潘乾宏自豪地說,村里剛引進一家手套包裝企業,工資開得更高,村民能得到更多實惠。2022年,仲寨南村全村人均年收入約3.2萬元。 “村里在幫助更多村民就業的同時,其他民生實事也沒拖后腿。”村結報員仲輝掰著手指細數:河道駁岸修復、村道硬化,以及公廁翻新、新建等,近三年投入了近一千萬元。 你把群眾放心里,群眾就會把你捧手里。記者在仲寨南村還聽說了一件事:前些年,2500余畝的洋汊蕩“退漁還湖”,經過前期動員,40余戶養殖戶10多天就全部簽訂讓塘協議。帶頭簽字的老黨員董永龍說:“村干部一心為群眾,我們也要支持他們的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