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9日下午就建設教育強國進行第五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源源不斷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大國工匠、能工巧匠。
這為提升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提供了根本遵循,為推動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2021年至今,泰州市委市政府連續三年將新春第一會的主題聚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持續吹響以最好的資源、最強的改革、最大的關愛支持教育的“集結號”“沖鋒號”“奮進號”。這其中,持續推進產教融合,為全市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輸送更多“能工巧匠”,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成為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新目標。
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也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本質要求。“產教融合”宏觀層面表現為發展機制建設,中觀層面表現為職業學校與產業發展共生機制和專業與產業吻合對接機制,微觀層面表現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平臺載體建設等協同教學行為。
近年來,泰州致力打通從教育強,到科技強、人才強,再到產業強、城市強的發展通道,聚力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在推進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中不斷取得新成效。

在泰州職業技術學院的GMP教學工廠,學生們上課實訓就如同在企業生產車間一樣,這里不僅建有藥企的相關生產設施和場所,同時,相關設施設備、生產過程、包裝運輸等方面均能達到我國制藥行業GMP認證標準規定的衛生質量要求。高度仿真就是這個教學工廠最大的特色。

圍繞“園區-企業-學院”的獨特辦學思路,聚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一個產業體系、四個特色產業集群”的戰略布局,學校以專業動態調整主動匹配地方產業發展,近五年來,升級改造專業近30個,停辦15個專業,開設新專業12個。
泰州7所高校設置本科專業158個、專科專業76個,其中99個專業與大健康產業相關,21個專業與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產業集群相關,40個專業與汽車零部件和精密制造產業集群相關,12個專業與化工及新材料產業集群相關,8個專業與光伏和鋰電產業集群相關。

同時,泰州各中等職業學校堅持以高水平專業群建設標準為引領,深化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建成省級示范特色專業61個、省級現代化示范專業群17個,新增新能源汽車、智慧養老等新興專業34個,其中10個專業大類與“1+4”產業集群相關。泰州高校及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的吻合度正不斷提升。
在今年的新春第一會上,市委市政府提出持續深化教育改革,在全市確定了6個改革實驗區。其中要求,靖江聚焦產教融合創新發展,泰興探索推進“強師計劃”,興化大力發展智慧教育,海陵深入推進“雙減”背景下育人方式轉型,姜堰實施中小學創新人才貫通培育,市直和醫藥高新區(高港區)推進跨區域城鄉一體化發展。
圍繞教育改革發展和育才留才新目標,全市上下積極行動起來。
3月7日,以“泰有引力、青春留泰”為主題的“泰州日”青年人才“留泰”專線活動啟動。這也是泰州市委市政府面向全國高校攬才的“一號工程”。攬才、留才、培養人才,泰州出臺一攬子政策,全力打造“泰有引力”人才生態。

這次活動現場,市教育局向在全市遴選產生的泰州學院、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常州大學懷德學院等5家高校的13個“產業學院”授牌。可以說,產業學院是深化產教融合、引導高校服務地方發展的有效抓手,也是讓學生了解產業、提升能力、融入地方的重要載體。
去年,靖江市獲評省“2021年度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成效明顯的地區”。今年4月12日,靖江市產教融合創新發展改革實驗區建設正式啟動。結合靖江實際,泰州將支持靖江市開展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驗,一體化設計中職、高職、本科職業教育培養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服務平臺搭建、技術協同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等,深化產教融合,釋放體制機制創新活力,為地方產業發展“精準賦能”。

★ 泰州學院不斷完善“百名博士教授進企業”行動計劃和企業 “專家工作站”建設,創建泰州學院科技產業園,以科研成果轉化為起點,為創業企業孵化、創新人才培養等提供發展空間和卓越服務。
★ 泰州職業技術學院深入推進教師赴企業實踐專項工作,三年完成一輪教師赴企實踐全覆蓋。學校不斷強化“雙師”素質,鍛造新時代“工匠之師”,一批技能名師脫穎而出。近日,該校一位老師榮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汽車故障維修”賽項全國最高獎一等獎,取得歷史突破,學校培養汽車專業人才、服務汽車產業能力已走在全國前列。
★ 泰州機電高職、靖江中專、泰興中專、興化中專、姜堰中專、高港中專等學校,則是積極與地方重點企業探索多元育人模式,在實踐中摸索構建多樣化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泰州提出打造“一個產業體系、四個特色產業集群”的產業目標定位,不僅確立了泰州大健康產業在全市產業布局中的引領地位,同樣給泰州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推進產教融合提供了重要方向。

依托國家級醫藥高新區和一批全國醫藥制造百強企業,泰州積極搭建政行校企合作平臺,開展泰州大健康產教聯合體建設。
近年來,合作共建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泰州人民醫院、泰州臨床醫學院、泰州醫藥產業研究院等重點項目,建設南京中醫藥大學泰州校區,7所高校開設特色醫療、中醫養生、康復養老等不同類型的健康服務業有關專業,舉全市之力推進大健康產業“藥、醫、養、食、游”融合發展,獨具特色的產教融合新模式在協同共建共享中,為泰州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為更好地促進產業鏈和人才鏈深度融合,泰州各有關部門聯合在泰高校,對接“1+4”產業頭部企業,組織開展了“產才融合·頭部領航”校企人才戰略合作專項行動。目前,已促成在泰高校與16家頭部企業達成合作協議近30份,建立產業定制班、企業冠名班、學徒制人才培養班等28個。
利用教育人才與專業優勢,組建技能大師共享服務團和職工創新成長導師等團隊作用,圍繞產業技術創新關鍵問題開展協同創新。以引企駐校、引校進企、校企一體等方式,實現科研與人才培養積極互動、教師與技術人才雙向流通。
另外,引導開發園區、企業以土地、設備、資金等形式與職業院校共建公共實訓中心,靖江投資30余億元,打造職教發展基地,合作共建技術協同創新中心8個。

泰職院牽頭組建泰州職教集團,先后助力13家本地企業成功申報省產教融合型企業。學校還與醫藥高新區合作共建全國高級護理專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中國醫藥城人才培養培訓基地等培訓服務平臺,和揚子江藥業集團合力建成省級校企合作示范組合。藍思精密捐贈學校2200萬元儀器設備,中來光電投入1.12億元中試生產線,與學校共建產教融合基地。
興化市已將經濟開發區與興化中專校合作建設綜合實訓基地列入2023年民生實事項目,通過以教育和行業、產業資源的共建共享,推動實現協同發展的共融共贏。
黨的二十大后,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教育改革工作的首個指導性文件就是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其中產教融合是重中之重。
隨著產教融合創新發展改革實驗區“奮進號”的吹響,一條“以教促產、以產助教、產教融合、產學合作”的改革發展新路正逐步形成。我們相信,泰州完全有條件、有能力在產教融合上創出特色,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來源:泰州微視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