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進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帶領廣大群眾實現共同富裕?泰州市海陵區多個社區從“房東”變“股東”,邁出了加速發展的步伐,闖出了一條集體經濟轉型新路子。
走進濟川東路海陵南路至鼓樓南路路段,各類商鋪映入眼簾,吳先生的商鋪便是其中一家。“之前看到這里有招租,就打聽了一下,現在開了個酸菜魚店,一年下來,收入還可以。”像吳先生這樣的商鋪年租金大概24萬元,濟川東路沿街500米,共9間商鋪,都是海陵區城南街道新高橋社區的固定資產。 “這么多年,我們社區積累的固定資產已經達到五萬平方米。”新高橋社區黨委書記戚國勤介紹,新高橋社區曾經是個收成靠天的村莊,以前集體收入幾乎為零,隨著城市建設土地征收,社區憑借轄區內的部分土地獲得2000萬元征地補償款。憑借這“第一桶金”投資購買了門面房,讓社區實現土地資源向貨幣資金的轉化,同時,通過規范的集體資產管理,不斷壯大集體經濟規模,確保社區股民的分紅更有保障。
海陵區鼓勵村(社區)整合集體資源,實現“資源”變“資產”,“房東”變“股東”。北馬社區曾經是海陵區東部并不富裕的小村莊,集體收入不足50萬元。2020年,社區將5500平方米的綜合大樓對外出租,同時將社區一處閑置停車場白天時段給大樓租戶使用,夜間對社會開放,收取租金和停車費。北馬社區還將宴會大廳對外開放,吸引周邊社區居民前來租用場地開展文化活動、演出等,每年增收約10萬元。現如今,通過滾動發展,北馬社區沿街商鋪、綜合大樓已增加至2萬多平方米,集體經濟收入增長至900多萬元。 在海陵區南部,除了新高橋社區外,新蓮花社區、新勝社區、忠南社區也大膽創新,發展集體經濟。2021年5月,四個社區共同出資成立潤城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幼兒園管理、物業管理、廣告等多個業務,發展勢頭逐年攀升。 寓教于樂的墻繪、顏色醒目的地面、滑滑梯以及各種益智玩具……走進潤城公司旗下的潤朗幼兒園,看到的是配套完善、舒適整潔的教學環境,孩子們臉上洋溢著笑容。
“這里的老師們很負責任,我家孩子的獨立性在一年半當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談及孩子就讀的幼兒園,家長劉青豎起大拇指點贊道。 該幼兒園前身為愛的搖籃幼兒園,2021年11月,潤城公司出資680萬將其收購,同優質幼教機構合作創辦“潤朗幼兒園”。 “接管后,我們實現了生源翻倍。我們努力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務、更優的教育資源。”潤朗幼兒園園長文雯介紹,該園積極打造兒童化的育人環境,用心支持每個孩子的成長。 作為潤城公司的第一次投資“試水”,收效明顯。目前,轄區0-3歲適齡兒童有1100名,托育項目市場前景廣闊。據悉,潤朗幼兒園開辦一年多來,已實現盈利60余萬。 發展形勢在變,但社區“為居民服務”的初心依舊。他們成立物業子公司是為了解決轄區內無物業管理的問題,接下來計劃與第三方合作,讓無物管小區規范化運營。
目前新高橋社區村集體經濟收入增長至每年2000多萬元,他們還將挖掘社區兩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的潛在價值,實現集體經濟的進一步增長。 在海陵區,各社區通過整合資源,抱團壯大集體經濟,跑出了發展加速度。壯大集體經濟,不但要管好用活集體現有資產,還要不斷創新方式,確保集體收入穩中有進。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形成產業“握指成拳”的放大效應,海陵區各社區的經驗證明,只有突破觀念桎梏,才會迎來行動和結果的巨變。
編輯:姜景旸 王晶 (泰州市海陵區融媒體中心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