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鳴院士走進“吾論如何”成長講壇分享感悟
“天道酬勤,我喜歡出發”
林鳴院士(右)現場訪談。 顧俊攝 沒有到達不了的遠方,只有不敢出發的心。5月16日上午,以“我喜歡出發”為主題的“吾論如何”成長講壇第三期線下沙龍暨林鳴院士粉絲見面會在興化市融媒體中心演播大廳舉辦,市委常委陳翔出席。 林鳴,1957年10月出生,江蘇興化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橋隧及海工工程領域施工技術與工程管理專家,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 “與其猶豫躊躇,不如選擇出發,我喜歡出發。”“吾論如何”成長講壇線下沙龍現場,林鳴和大家分享了他的一次次“出發”的故事。 放棄“金飯碗”參加高考,這是林鳴的第一次出發。“無論是在條件艱苦的鄉村,還是在興化化肥廠工作,我始終沒有放棄對知識的追求。”林鳴說,無論是克服鄉下求學路上過獨木橋的焦慮,還是放棄化肥廠穩定的工作參加高考,他都遵循內心的選擇,義無反顧。 “每一次困難都是一次機遇,我相信天道酬勤。”港珠澳大橋2009年12月15日開工建設,外海沉管隧道施工難度堪比“海底穿針”。林鳴介紹,2013年港珠澳大橋首節沉管安裝,他率領團隊歷經96個小時創造了中國外海沉管隧道建設的先河。第八節沉管安裝關鍵時期,林鳴鼻腔大出血,四天內進行兩次全麻手術,術后第七天他又到現場指揮作戰。2017年5月,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順利合龍,16厘米的偏差在水密工程合理范圍之內,大家都準備慶功了,唯有林鳴不答應。經過42小時的重新精調,偏差降到了不到2.5毫米。據統計,整個港珠澳大橋共產生了1000多項專利,這一“世界級工程”既詮釋了大國工匠精神,更讓世界感受到了中國力量。 不忘來時路,方知向何行。當選院士的林鳴又有了人生的新目標。 活動現場,林鳴為興化市“板橋英才”成長導師工作室揭牌,并與基層黨員干部、粉絲團互動交流。他妙語連珠,贏得了一次次熱烈的掌聲。 林鳴說,青年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中堅力量,我們要善于調動廣大青年的積極性,發揮出團隊的力量。同時,他鼓勵廣大青年朋友適應時代要求,認真學習,掌握更多的本領。 作為從水鄉興化走出去的杰出人物,林鳴對家鄉充滿感情,他希望泰州特別是興化要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優勢,充分利用好科技的力量,建設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 本次活動由“微泰州”“泰州發布”視頻號,“最泰州”抖音號,“新泰州”APP等全程直播,在線觀看達到20多萬人。下午,“吾論如何”成長講壇優質粉絲團還開展了“品蝦、賞景、看振興”半日游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