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姜堰: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不斷走深走實
日前,記者在太平洋精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看到,3條剛建成的全自動化汽車差速器總成組裝生產線高速運轉。技術開發部工程師戴輝聚精會神地觀察每道生產工序,詳細記錄各項參數,為提交本月的“職工提案”做著準備。戴輝說:“這幾條線剛剛上馬,我想從生產特點著手優化現有生產工序,讓先進設備產能得到進一步釋放。如果可行的話,這個提案一定能拿獎。”
“職工提案”機制是精鍛科技發展中的創新舉措,分為“建議型提案”“實施型提案”兩大類別,設立“改善提案龍虎榜”“最佳發表獎”“最佳創意獎”等獎項,鼓勵職工通過提案方式積極參與各類技術革新活動。截至目前,“職工提案”辦理率98%以上,人均參與率70%以上,許多優秀的“職工提案”從“構想”變為“舉措”。該公司主持起草了國家標準5項、行業標準4項,擁有授權專利191件。公司副總經理趙紅軍說:“一條條革新建議匯聚職工智慧,助推降能減耗、節約成本、提高工效,每年為企業節本增效超過千萬元。”
近年來,姜堰區圍繞“工業強區”戰略,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深入實施產改“四大工程”,先后成立產改“厲兵”“促安”“科工”三大聯盟,把相關職能部門和重點企業納入其中,形成上下聯動、條塊結合的推進機制;在“厲兵”中達成用工需求、技術需求與培訓目的統一,在“促安”中實現職工“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轉變,在“科工”中推動產業發展與職工智慧相結合。 當前,姜堰區產改試點企業已達101家,涌現一批特色鮮明、職企共贏的產改案例。在振華海科生產車間,數控機床操作工趙平認真操控機床打磨一個個零部件。幾年前,他還是個剛進入社會的懵懂少年,如今已經成長為生產一線骨干。由“工”變“匠”的背后,是姜堰區不遺余力對“厲兵”陣地的打造。趙平說:“到公司上班收入比以前做零工漲了幾倍,而且實現了人生價值。”
自全面深化“厲兵”陣地建設以來,姜堰區掛牌“工匠學院”分院和教學點4個,建立市示范性產業技能培訓基地6家,新增高技能人才3960名、技師以上人才399名。5年來,該區獲評省、市職工科技創新成果、先進操作法、發明專利18項。 隨著姜堰區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深入推進,該區眾多藍領職工在平凡崗位上不斷提升自我、不斷增強獲得感成就感。冒金榮是蘇中藥業集團三車間車間主任,20多年來一直扎根生產一線。冒金榮說:“公司給予員工很多福利,舉辦培訓、運動會、團建等活動,提供外出旅行優惠,讓職工收獲滿滿幸福感。”蘇中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會副主席、人力資源部經理張冬梅說:“我們持續打造安全安居安康的‘三安’工程,不斷優化完善員工職業發展規劃、關懷機制和激勵機制,發揮員工潛力,同時使員工能夠快樂工作、幸福生活,實現企業與員工互贏。”
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既是打造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的時代要求,也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從“試點探索”到“區域展開”,從加強產業工人隊伍思想政治建設到著力提升產業工人隊伍素質,姜堰區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不斷走深走實。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產業工人隊伍正昂首闊步新時代新征程。
編輯:姜景旸 王晶 (泰州市姜堰區融媒體中心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