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姜堰: “4321”演繹數字農業轉型“姜堰實踐”
日前,記者走進位于泰州市姜堰區大倫鎮朱宣村的和盛集團種雞養殖基地,只見偌大的雞舍內,現代化種雞籠養設備一字排開,數千只種雞正在進食。和盛食品集團朱宣種雞場經理王安全介紹:“我們這兩年通過投入自動化設備,提升了勞動效率;通過投入自動清糞設備,改善了雞舍生長環境。” 和盛集團自主研發的物聯網智能環控系統包含自動配料機、自動飲水機、糞便處理機,以及溫度和空氣質量監控設備。在這套管理系統加持下,養殖基地所有飼養環節均已實現自動化。王安全告訴記者:“以前一棟雞舍要5個人工作,現在2個人可以輕松完成一天的工作。雞舍存活率也從以前的85%提升到現在的98%。” 和盛食品集團有限公司2008年6月成立,隨著生產規模不斷壯大,傳統的養殖模式已經不能支撐企業發展需求。2018年,公司成立科研小組,每年投入1000多萬元開發智能化管理系統。目前,該公司擁有自主產權的ERP管理系統日趨成熟,實現對集團物資、財務、銷售、生產管理等環節智能化、數字化管理。2022年,和盛集團實現上市肉雞8000萬羽、銷售收入16億元,獲評省級數字農業農村基地。和盛食品集團生產技術信息部經理戴利霞表示:“今后將進一步加快養殖空間人機物的深度融合,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成績,真正做到降本增效。” 數字技術是產業振興的硬核力量。今年以來,姜堰區借智慧農業強勁春風,全力支持龍頭企業新上技改項目,引導和盈畜牧、仙島農業、鴻程食用菌等重點龍頭企業加快實施“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項目,持續提升農業科技含量。目前,姜堰區已建成省級數字農業農村基地4家、市級數字農業農村基地12家。姜堰區農業信息中心主任沈祥星介紹,今年該區推出“4321”數字農業轉型計劃,即圍繞綠色稻麥、精品果蔬、特色水產、優質畜禽四大產業,聚焦農業園區、龍頭企業、家庭農場三大主體,拓寬農產品出村進城、消費者下鄉引流兩條渠道,爭取突破農業生產數字化水平40%的目標。 在政策引導加持下,姜堰區眾多涉農企業紛紛走上數字化轉型之路,創建家庭農場服務聯盟運營中心,打造電子商務中心,加快各類農產品上線速度,提升產品附加值,發展鄉村旅游業、特色種植業和特色餐飲業,開發農耕體驗、親子互動、農副產品制作等特色鮮明的農旅產品,不斷拓展“研學游”“親子游”“采摘游”等新業態,給農業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下面給大家帶來小黃車二號鏈接9108大米……”在萬福米廠網銷部,一場銷售大米的直播正在進行。在帶貨主播講解下,公司主打產品南粳9108通過網絡被天南地北的顧客所熟知。電子商務不僅拓寬企業銷售渠道,也提升企業市場抗風險能力。萬福米廠網銷部主管張書告訴記者:“經過兩年時間的沉淀,網絡銷售額達到1000萬元。去年我們創立抖音店鋪開啟直播,這半年直播銷售特別好。” 在姜堰區蔣垛鎮鹽大草莓園包裝車間,一批批剛剛采摘的草莓被源源不斷地送上流水線。經過分揀、套膜、裝盒等工序,草莓被分成幾個等次,即將發往各地。鹽大草莓暢銷上海、蘇州、南京等地區,提升了附加值。泰州市小紅葉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肖同亮告訴記者:“草莓經過分揀加工,每個時期草莓附加值比市場價提高50%左右,在沃爾瑪、山姆會員店銷售達到99元/公斤。” 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重中之重,今年以來,姜堰區支持一批穩產保供、科技自強、數字農業、綠色發展、產業融合、鄉村建設標桿項目,力爭全年新開工1000萬元以上農業項目26個;積極延伸農業產業鏈,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來源:泰州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