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天空下著毛毛細雨,泰州市姜堰區蔣垛鎮嚴大村一組村民周寶宏,手捧一束鮮花來到姜堰區蘇維埃紀念館烈士墓前,祭掃長眠在此的父親。

“我父親周榮厚是個烈士!前幾天,鎮里還組織人手,將父親的墓搬遷到紀念館,安了家。”70多歲的周寶宏噙著淚水激動地說。
據姜堰區蘇維埃紀念館館長錢鴻江介紹,解放戰爭期間,20歲的周榮厚受黨組織委派,建立聯絡站,擔任站長,做黨的地下工作,專門收集、傳遞情報。1947年,在大軍北撤時,周榮厚落入低手,在敵人嚴刑拷打下,周榮厚堅貞不屈,視死如歸,最終英勇就義。
“父親被害時新中國還沒成立,那時我才3歲,什么都不曉得。”周寶宏對記者說。“長大成人后,我一直心存疑惑,想弄清楚父親的身份到底是不是烈士,這個念頭我一直放在心上,就是不知怎么和組織開口。”
為解開周寶宏心中的這個迷,20年前,姜堰區蘇維埃紀念館館長錢鴻江多次走訪當地老人,并到姜堰區檔案館查找資料,最終解開了周寶宏心中的“謎團”——周榮厚犧牲后就被當地黨委政府評為烈士。父親的神秘面紗揭開后,周寶宏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是烈士后代!”周寶宏握著錢鴻江的手,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如今,姜堰區整合各方力量,組織工作班子,專門收集整理犧牲的革命前輩的英勇事跡,組織搬遷烈士墓,撰寫刻制碑文,讓后人永遠銘記歷史,不忘烈士。僅蔣垛鎮就為130多位烈士明確了身份,并為他們在蘇維埃紀念館烈士墓地安了“家”,他們中,有支前模范、有參加渡江戰役的勇士、有抗美援朝榮立戰功的功臣……
為英雄立傳,為烈士安“家”,姜堰區通過這種方式讓烈士在這里不被打擾地相逢,讓后人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