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又清明!永念~
2023-04-06
瀏覽次數:
大中小
今天9時13分 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 清明
“春分后十五日, 斗指乙,則清明風至” 清明 即取天清地明之意 萬物生長此時 皆清潔而明凈
在二十四節氣中 清明 既明媚又憂傷 她是心上開出的一朵思念的花
豐碑屹立,精神長存 慎終追遠,家國永念 向一切 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 作出貢獻的英雄先烈們 致 敬 穿越時空 我們從未忘記 掃描或識別圖中二維碼 參與2023網上祭英烈 也可以點擊左下 閱讀原文 參與
清明寄思 這一天 我們思念亡者 祈愿一路走好,逝者安息 在泰州市博物館 有一件藏品寄托著人們對逝者的祈愿 它就是 素三彩蘆雁紋罐
素三彩蘆雁紋罐于1973年在泰州市泰東出土,罐內部施白釉,外部刷滿草綠色釉,罐身堆塑黃、紫、白三色釉裝飾的圖案。
這是明代中晚期景德鎮產品,為冥器,罐肩及近底處飾黃色如意云,腹部的蘆葦迎風搖擺,幾只蘆雁在天空和蘆葦叢中,呈現出飛翔、鳴叫、歇宿、啄食四種不同的形態,生動而形象。
一期一至 關于清明的習俗 依舊在繼續 歷久彌新
祭掃
掃墓祭祖 原本是清明前寒食節的習俗 唐代以來逐漸合并于清明 才成了清明節的習俗 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踏青
四月清明 春回大地 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正是踏青郊游、觀賞春色的大好時節 走出門去 感受這濃濃春意
放風箏
蕩秋千、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的民間習俗 古時 人們還會在風箏上寫上自己的名字 然后放上天去 再剪斷牽線讓風箏飛走
食青團
青團,也叫清明果 是清明最為常見的食物 多采用漿麥草或青艾汁 也有用其他綠葉蔬菜汁和糯米粉搗制 再以豆沙、芝麻、肉松等為餡而成 糯韌綿軟、清香撲鼻 一口咬下去 滿滿都是春天的味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