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的春天 | “世界第一跨”張靖皋長江大橋建設按下“加速鍵”
2月28日晚上8點,在接近0℃的江心小島靖江馬洲島上,來自中鐵大橋局的500多名建筑工人正在加緊施工。這是“世界第一跨”張靖皋長江大橋南航道橋北錨碇施工現場,在這里,一節與20層高樓差不多高的鋼箱,正在被小心地下放至地下67米處,成為世界最大體積地連墻錨碇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標志著張靖皋長江大橋南航道北錨碇全面進入難度最大、精度要求最高的關鍵施工階段,為大橋高質量建設按下“加速鍵”。
張靖皋長江大橋連通張家港、靖江、如皋三市,跨江段全長7859米,其中南航道橋為主跨2300米的世界最大跨度懸索橋,大橋設有兩個用作錨固主纜的錨碇,共同承擔起“世界第一跨”的巨大水平纜力。 張靖皋長江大橋南航道北錨碇長118.05米、寬75.05米、深67米,面積約為20個標準籃球場,建成后將是世界最大體積地連墻錨碇基礎,同時也將實現世界首創超大規模支護轉結構復合地連墻錨碇基礎。
“南航道橋北錨碇采用支護轉結構復合地連墻基礎,分為214個槽段,每個成槽垂直度控制在1/800以內。這相當于往地下挖一條1.55米寬、67米深的矩形深坑,上下誤差不能超過8厘米,具有施工條件復雜、施工技術及施工組織難度大、安全風險和精度要求高等特點。”張靖皋長江大橋A2標南航道北錨碇現場技術負責人黃瑞鶴介紹,與以往橋梁不同,張靖皋長江大橋南航道橋錨碇地連墻,不僅前期起支護作用,后期還將轉為永久結構參與結構受力,如同為錨碇加裝了堅硬“鎧甲”。地連墻分47個互不相通的隔倉,逐漸由102個不同形狀、節段的鋼箱、112個鋼筋籠圍成,在地下逐步連接形成一座“回”字形“城堡”。通過化整為零,分階段分隔倉施工,避免擾動江堤的風險,但也大大增加了施工難度。
“此次下放的為一字型鋼箱,總長2.5米、寬1.35米、高67米,總重達80噸,鋼箱分兩個節段,在現場拼接、焊接成一個整體逐節下放,下放過程至少需要12小時。”黃瑞鶴告訴記者,目前,南航道北錨碇已進入主體工程全面施工階段,項目基地24小時不間斷施工,整個錨碇基礎工程預計將在2024年結束,之后進入地面工程施工階段。 作為國家“十四五”重點推動建設的過江通道項目,張靖皋長江大橋地處長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在張家港、靖江、如皋境內跨越長江,推動跨江融合發展。大橋建成后,將對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國家戰略,優化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推進揚子江城市群建設和跨江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姜景旸 王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