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的春天 | 泰州海陵:聚力“四敢” 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海陵新實踐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眼下,泰州市海陵區處處激蕩著攻堅克難、拼搏奮斗、爭先進位的奮進強音,處處涌動著“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的火熱實踐。 城市更新“提質增效” 跑出幸福海陵“加速度”
一走進海陵區天德小區,就能看到一片新的綠化小品。在改造初期,社區征求居民意見,對此處進行了重新設計。該小區建成于1998年,小區內共有9棟多層建筑、居民221戶,由于小區建設年代久遠,設施陳舊、路面破損、外墻脫落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居民。 今年,小區開始改造后,外立面破損、脫落,重貼磚;下水管道易堵塞,雨污分流;夜晚不明亮,換路燈;小區路面坑坑洼洼,重鋪;停車位不夠,再增加;綠化帶雜亂,重新設計......“前期,我們通過業主委員會征求居民的改造意愿,了解居民的改造需求,并據此確定了改造內容。”城北街道大浦社區書記徐陽說。 如今,經過改造,小區基礎配套設施日臻完善,居民居住條件不斷改善,實現了“舊貌”煥“新顏”。
天德小區的改造,是海陵扎實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海陵區聚焦“一老一小”,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實現小區配套設施提檔升級。分類實施雨污分流、立面改造、道路翻新等,利用小區閑置空間新建兒童游園;按照“四不一有”標準,實現海陵區125個既有小區公廁改造全覆蓋;增設小區停車位1925個,緩解了小區內“停車難”的問題;新建電動自行車充電點位10733個,有效遏制小區電動車“飛線”充電消防隱患;適老化改造老樓加梯工作形成“海陵模式”,累計投入使用已達74臺,在建28臺。 海陵區還實施物業管理攻堅提升行動計劃,通過引進市場化物業管理、國有物業企業提供“基本物業服務”等形式,推動物業管理實現全覆蓋。玉城花園小區作為城中街道托管小區,通過指導居民成立業委會,選聘世元物業進駐小區進行專業化的物業管理;文鑫苑小區落地泰州市首家“信托制”物業管理模式,物業費收繳率從30%提升至85%。 城市經濟“百花齊放”蹚出敢闖敢試“新路徑”
近期,工人們在一道新能源科技(泰州)有限公司車間內趕制新能源產品海外訂單,員工開足馬力忙生產,為完成全年生產任務開好頭、起好步,力爭新春“開門紅”。 一道新能源科技(泰州)有限公司位于海陵區新能源產業園,是一家從事太陽能電池片及組件的光伏企業。除了一道新能源科技(泰州)有限公司,泰州新能源產業園區重點光伏企業持續壯大,形成了光伏玻璃、焊帶、膠膜、邊框、銀漿等全產業鏈集聚態勢,新能源產業升格為海陵“地標產業”,創新平臺、人才儲備陣地、公共研發基地和科技孵化平臺紛紛入駐。
敢闖,是抓住時代脈搏,迎難而上、敢為人先。懷揣這一“法寶”,海陵區成功應對了疫情不斷沖擊、經濟持續下行、風險隱患疊加等大戰大考,堅持“工業強區”戰略,跑出了“聚力轉型”新動能,初步形成了以新能源產業為地標,汽車零部件、智慧家電為優勢,新材料、智能家居、新一代信息技術為特色的“1+2+3”現代產業體系。 前不久,海陵區舉行2023年一季度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動員全區上下堅持“大抓項目、抓實項目”。
華匯智谷(泰州)智慧家電產業園項目計劃總投資25億元,海達塑膠年產5萬噸食品級包裝材料項目計劃總投資5.8億元,英東模塑年產2萬噸注塑產品智能制造項目計劃總投資5.1億元,錦能年產1.45GW鈣鈦礦疊層電池項目計劃總投資5.5億元……集中開工22個重大產業項目,計劃總投資近130億元,涵蓋新能源、智慧家電、智能制造、現代物流、農文旅等多個領域,全區上下在起步即沖刺的“拼經濟”過程中, 把“敢”的勁頭集中到破解發展難題、提升發展質效、開辟發展新局上,迅速掀起齊心協力抓項目、全力以赴拼經濟,奮戰開門紅的項目建設熱潮。 企業服務“春風拂面”奏響營商環境“協奏曲”
這段時間,光伏硅料價格持續下跌,導致光伏產業鏈全線回暖,一道新能源科技(泰州)有限公司作為海陵區龍頭光伏企業,一道在手訂單上升不少,“用工難”問題顯得尤為突出。 發現問題后,海陵區迅速幫助解決,一道新能源科技(泰州)有限公司人事部工作人員楊昊龍說:“年后共計招聘了約60人,他們都會安排到我們的技術部門、生產部門、職能部門,來保障我們企業的正常業務需求。” 快速解決企業“用工難”是海陵區開展“三大一送”暖企行動成效之一。 近日,海陵區在樂金電子開展“三大一送”暖企活動,目前區四套班子領導已走訪企業80多家,梳理問題110余條,現場協調解決問題50余條,并對60個問題清單實施動態管理。
經過五輪“三大一送”暖企行動,海陵區對企業主動服務的意識越來越強,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為推動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積蓄了強大后勁。 “三大一送”暖企行動為企業送去了縷縷溫情。2022年,海陵區設立“一業一證”專窗,出臺取消“住用商”一年有效期實施方案。同時,設立企業開辦“一站式”導辦員,首推“駐行制”一窗式服務,良好的營商環境獲得廣大企業主的一致點贊。 敢干,是用春風拂面般的服務,成為企業甩開膀子放手干的最強后盾。今年,海陵區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以“更上一層樓”的決心,果斷將“三大一送”推向更深入,以作風之“實”,促經濟之“穩”,以項目的“熱氣騰騰”,助推發展的“蒸蒸日上”。 人才招引“先行先試”激活創新發展“一池水”
近日,第六屆江蘇智能制造高峰論壇暨江蘇省智能制造學會聯合體成立大會在海陵區舉辦,來自省內外智能制造領域的7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海陵,圍繞“智造·品牌·未來”主題,集聚智慧、共謀發展、暢想未來,帶領海陵、泰州、全省的智能制造發展邁上更高臺階。 海陵區作為“科創江蘇”的首個試點區,一直致力于通過“科企聯姻”推動學會、高校高端智力資源下沉,通過先進技術與地方產業嫁接,在人才輸送、技術交流、科技成果等方面廣泛開展合作,更好推動學科與地方產業融合發展。
近年來,海陵區廣泛集聚創新資源,讓“敢首創”成為現實的生動圖景,一張靚麗的人才“成績單”充分彰顯了發展的底蘊——成立全省首家人才工作局、蘇中首個人才科創集團,首次承辦“創業江蘇”行業賽,連續三年舉辦“科企聯姻”大會,產學研用創新體系不斷完善。新增省級眾創空間3家,中山大學(泰州)太陽能聯合研發中心落地,省級研發平臺達到64家,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比2.61%。落戶高層次人才產業化項目30個,入選省級青年發展型縣域建設試點。實施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項目199個,新增省級智能制造示范車間4個。江蘇隆基入選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創成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
編輯:姜景旸 王晶 (泰州市海陵區融媒體中心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