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雪域高原到天山腳下,這對教師夫妻的“援教故事”在持續
帶著責任和使命,江蘇省興化市第一中學數學老師湯恒躍又一次踏上援教路。 從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出發,經過6小時飛行,再轉車3個半小時,2月13日晚近9點,跟隨泰州第二批“組團式”教育援疆團隊,他抵達昭蘇縣。 此行似曾相似,只是目的地不同。 時間回到2014年8月。通過選拔,湯恒躍成為了江蘇省首批援藏教師,獨自來到拉薩江蘇實驗中學任教。那時,年幼的兒子尚未讀小學。 抵達拉薩的前幾天,缺氧是最大挑戰,湯恒躍出現了頭痛、嘔吐、失眠等高原反應。他邊調整生理狀態,邊投入到兩個高一班的數學教學工作。針對當地學生文化基礎薄弱,湯恒躍實行“低起點、小步子、勤反饋”的方略,學生們的數學成績漸漸有了起色。 達頓是湯恒躍的學生,家庭貧困,家離校有50多公里。每逢學校放假,達頓常常不回家。于是,湯恒躍每個月資助他200元生活費,一到周末,還會帶他到教師食堂一起就餐。感念師恩,達頓贈上家里珍藏多年的“轉經筒”,祝福老師平安吉祥。 援教一年期滿,一張張紙條拖住了湯恒躍返蘇的腳步。湯恒躍記得很清楚,10多個學生下課后來到他的辦公室,把紙條交給他。紙條上寫著的,都是孩子們希望他能留下來的話。“看到孩子們一個個期盼的眼神,我的心碎了,我又有了留下來的沖動。” 恰巧,愛人吳玲帶著兒子到西藏探望他。作為英語老師的她,當得知很多學生只會念26個字母,語法和句型的知識一竅不通后,吳玲也下定決心到西藏援教。 把更多的愛傾注高原孩子,在西藏期間,這對“援教夫妻”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努力探索適合當地教育發展的新途徑,所帶班級成績名列前茅,多次被表彰為“拉薩市優秀援藏教師”。五年來,夫妻倆幫助近千名的高原學子圓了大學夢,卻只能在手機里看著自己的孩子長大。2019年,湯恒躍、吳玲夫婦榮登“中國好人榜”。 2019年8月,湯恒躍和吳玲回到了老家興化,一家人終于團聚了。但,援教之路還在繼續。 前不久,當組織找到湯恒躍,希望他擔任泰州第二批“組團式”教育援疆團隊領隊時,他幾乎沒有猶豫。 “家里有我照顧著,放心去。”得知愛人決定援疆的消息后,吳玲第一時間給予支持。臨行前幾天,湯恒躍總愛摸摸孩子的額頭,吳玲知道,愛人心里還是舍不得孩子的。 在湯恒躍行囊里,有兩大盒江蘇產的茶葉,這是他帶給新同事的“見面禮”。而作為此次援疆團隊的領隊,他也給自己設了“小目標”:積極調動每一位援疆教師成為一面“旗幟”,推動兩地老師教研組層面聯合教研,力爭用三個學期的時間促進當地教育質量顯著提升,去點亮孩子們的夢想之光。
來源:泰州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