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 “有愛的地方就是家!”
冬不拉彈起來,勁舞跳起來,贊歌唱起來……春節期間,江蘇省口岸中學大禮堂內燈籠高掛,笑語陣陣。該校382名留泰過年的新疆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體會不一樣的歡樂和溫暖。 “今年,我們仍然相聚在學校,一起過春節。節日里,校園中處處是溫馨的五彩燈光,火紅喜慶的年味,以及豐富多彩的春節聯誼活動,這些都點綴著這段不同尋常的時光,撫慰著同學們的心靈。”舞臺上,是新疆部高二(1)班學生阿卜杜熱克普的傾情講述;舞臺下,是一雙雙微微揚起的微笑臉龐。
▲留泰過年的新疆學生都收到了新春紅包。 童凱 李蓮娣 攝 2005年9月,省口岸中學積極響應黨中央和國務院的號召,承辦內地新疆高中班。在過去的18年中,一批批邊疆學子懷著滿腔熱血來到這里,度過關鍵的高中學習生活,奔赴理想的高校深造,如今他們中的很多人已經活躍于國家建設的各行各業,成為建設祖國邊疆的中堅力量。 “我們跨越3600多公里,來到鳳儀水城——泰州,我們感受到的是來自祖國、來自泰州和學校的溫暖與關愛。我們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一定會更加勤奮,努力成長為新時代好少年、好青年。”阿卜杜熱克普激動地說。 此刻,坐在臺下的艾麗努爾拿出手機記錄下了這個美妙的時刻,并發送給了遠在千里之外的媽媽,她希望家人跟自己共享這一刻的激動與幸福。 “這是我在泰州度過的第二個春節,感到無比的開心與感動。”艾麗努爾告訴記者,雖然與家人相隔千里,但這個春節,在老師們的陪伴下,大家感到特別充實和快樂:一起吃年夜飯,彼此送上最美好的祝愿;趣味運動會上,大家積極參加活動,體藝館中一片歡聲笑語;舉辦春節聯歡活動,姑娘小伙子們各展才藝;除夕當天,校長還給大伙發放了新衣服和新春紅包,勉勵大家新的一年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融合之魂。”省口岸中學黨委書記、校長朱堯說,今年春節,382名留校過年的新疆學生沉浸式體驗了一回泰州當地的春節民俗。從包水餃到吃湯圓,從寫福字到貼對聯,在生活細節中,在節慶民俗的浸潤中,讓學生們深切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的魅力。 這個春節,新疆部管理辦公室主任李蓮娣可謂是學校的“大忙人”。李蓮娣說,今年是她在學校陪伴學生度過的第13個春節。除夕當天,她和其他老師帶著孩子們寫福字、貼對聯、包餃子、看春晚。正月初五,她還帶著學生們一起游玩了泰州,親身體驗泰州這座城市的繁華和民俗文化。“我們把這些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通過全程陪伴,讓他們在泰州、在省口中感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體會民族團結一家親的真正含義。”李蓮娣笑著說。 此外,學校還立足實際,用心用情出實招,紓解留校學生遠離家鄉產生的心理不適。通過視頻連線、屏幕傳情的方式,組織學生給家鄉的親人、老師和朋友拜年。 “有愛的地方就是家!” 高三(3)班古麗孜巴的感懷,道出了省口中新疆班同學共同的心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