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 | 興化:一抹“熒光橙” 守護“清潔年”
煙火氣帶來了春節的熱鬧,也給城市管理特別是衛生保潔帶來了壓力。春節期間,祥和生活背后那些默默無聞的城市美容師的工作狀態又是怎樣的呢?這不,江蘇興化的環衛工人張春根家中,張春根夫婦倆正和搭檔宦兆祥吃著火鍋、湯圓,準備吃完“暖和和”地去上班。
工作中,張春根和宦兆祥是朝夕相伴的搭檔,生活中,他們也是頻繁走動的朋友。因為今天需要起早,他們都睡的很早,春晚只看了個開頭,出發前還要再瞄一眼春晚的重播。 凌晨三點,在興化市城管局環衛處的停車場內,張春根和他的老搭檔宦兆祥開始了農歷新年的第一次工作。濃濃夜色中環衛清運壓縮車,駛向了作業區域。 “現在開的車都是封閉式的,比較清潔,看不到垃圾,像這個車子,你在外面看不到垃圾的。”宦兆祥告訴記者,他和張春根今年都是53歲,在一起工作了20多年,他們也見證了興化市垃圾清運工作的時代變遷,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和他們一起工作的清運車已經更換了四代。
“平時飯店、超市和水果店,量稍微多一點,有時候還拿鍬鏟。春節期間,垃圾稍微多一點,翻倍吧。”不一會就來到了張春根、宦兆祥的工作區域——新區東南部,兩位老搭檔也開始逐個清倒路邊的垃圾桶。“以前用鍬鏟,一鍬一鍬地挖,現在把桶推到指定的位置上,按開關按鈕它就自動上去了,比較方便。” 由于春節期間的垃圾量激增,張春根和宦兆祥每天工作也會相應的延長,從早上3點到晚上10點,全天都要在路上循環作業,也許是習慣了,又或許是確實沒有以前辛苦了,我們意想不到的是,他們對于這樣辛苦的工作,流露出的卻是滿足。 采訪完張師傅,記者剛剛準備離開,凌晨四點鐘,遠處一群若隱若現的橙色制服,又引起了記者的好奇。原來,春節期間,路面產生的垃圾也會比平時多得多,所以需要在正常班次前成立一個突擊班,把夜里的垃圾進行突擊清掃。
蔡阿姨告訴記者,她們原來都是新區所在地的村民,城市化后,她們又變成了一個小區的居民。雖然生活無憂,但閑不住的性子,又讓她們一起成了環衛工,一起出門,一起打掃,一起回家,她們就是環衛隊伍中名副其實的老年閨蜜團。 看著四位環衛阿姨消失在晨光中的身影,她們經過的每一處街道都變得更加的潔凈,也正是有了黑暗中的這點點橙色,才讓我們的城市更加整潔,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的文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