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崛起中部”目標,描繪古今交融、產城共榮、祥泰安康的美好圖景
隆冬時節,江蘇省泰州市“熱度”不減。全市正在興起比質量規模、比推進效率、比產出效益、提升核心競爭力的熱潮。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實踐中,進一步明確發展定位、找準動力支撐、推動價值實現,加快把全省地理位置上的幾何中心轉變成雙循環格局中的供應鏈中心,把生物醫藥的特色優勢鞏固拓展成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整體優勢,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的潛力轉化為促進共同富裕的動力,全力打造令人向往的“幸福水天堂”、崛起中部的產業增長極。 明確發展定位,“崛起中部”標注產業新高度 2022年11月21日,鹍遠泰州醫學檢驗實驗室揭牌,將致力打造全國癌癥“早篩”“早診”和“早治”全周期全過程服務的重要示范平臺;12月14日,瑞科生物技術股份公司在港交所發布公告,通過直接比對研究結果顯示,瑞科生物新冠疫苗優勢明顯……2022年以來,中國醫藥城喜訊連連,中慧元通四價流感病毒亞單位疫苗等10個重磅產品陸續上市,再度刷新產業高度。 省委工作會議強調,要著力打造“搬不走、壓不垮、拆不散”的產業集群。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泰州牢牢把握產業主攻方向,著力在揚子江先進制造業產業帶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塑造特色優勢,奮力打造崛起中部的產業增長極。 “一個產業體系、四個特色產業集群”,是2022年泰州市委工作會議確立的發展新定位。新定位引領新發展,一組數據標注著泰州產業發展新高度:去年1—9月,醫藥、食品“大健康產業”,以及汽車零部件和精密制造、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化工及新材料、光伏和鋰電四大特色產業集群,實現產值4024.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65.8%。 去年12月15日,總投資120億元的盛虹新型儲能電池及系統集成項目簽約,標志著泰州市光伏和鋰電產業集群再添百億級新成員,將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強勁動能。 97.8公里的沿江,同樣見證著泰州的新變化。近日,泰州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產業集群連創3項“行業之最”。去年10月29日,全球最大裝箱量集裝箱船在泰興順利出塢,最大堆箱層數可達25層,相當于22層樓的高度,一次可裝載創紀錄的24346只標準集裝箱,是名副其實的海上“巨無霸”;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季度,泰州重點船企手持訂單數占全國1/4、全球近1/9;泰州市參與的“南通市、泰州市、揚州市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集群”成功入選“國家隊”。 好的營商環境是助力“崛起中部”的強引擎。從去年9月到12月,泰州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營商環境“大走訪、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百日攻堅行動。為給企業減負增效、和企業共渡難關,泰州稅務部門推出“泰稅e”稅費服務新品牌,減稅降費設立“白名單”、退稅紅利可以“一鍵享”。“正當企業資金受限的時候退稅稅款及時到賬,對我們企業而言真是及時雨!”泰州市華麗新材料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黃亞和對退稅服務的大幅提速感到非常滿意。 找準動力支撐,打造高質量發展“最強引擎” 博生醫用新材料年產6000噸醫用多層共擠膜項目,填補國內相關領域空白;佳晟制造項目總投資5.05億元,半導體相關技術填補國內空白……一項項創新成果在“三比一提升”項目建設“大比武”中精彩亮相。泰州市將緊緊圍繞打造地標性特色產業集群的目標,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以項目之“進”支撐高質量發展之“穩”。 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突出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地處長江之濱、背依里下河腹地的泰州,是江蘇較為年輕的設區市。年輕代表著活力,追趕更依靠創新。新時代新征程,泰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渴求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時候,更能承載創新實踐、成就人才發展。 去年11月10日,泰州市科技人才活動周開幕,首次編制發布了“產業創新鏈圖譜”,收錄光伏、細胞和基因治療、高溫新材料產業等6條產業創新鏈,以此助力企業在開展產學研合作、招引高端科技人才方面“有的放矢”,進一步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協同并進。 去年11月18日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泰興)銀杏節上,6位“科技招商大使”正式上崗。泰興市要讓科技招商成為“金鑰匙”,激活創新鏈賦能產業鏈的動能,進而催生創新集群聚變。去年11月20日,海陵區發布第三屆“科企聯姻”技術需求、成果轉化“雙百”榜單。海陵是一座“視創新如生命、把創造當使命、抓科創最拼命”的城市,正在努力建設近悅遠來的長三角創新高地。 打造高質量發展“最強引擎”,泰州還頻頻“牽手”院士專家、“聯姻”大院大所。據介紹,泰州堅持把平臺載體作為關鍵抓手,形成有利于創新成果迸發的“場效應”。在北京、上海等創新資源富集地區布局建設離岸創新中心,啟動“大院大所及人才集聚工程”,建成重大研發載體16個,集聚一流研發團隊19個。 找準動力支撐,聚力轉型增強發展動能。泰州持續提升產業競爭力、創新引領力、項目牽引力、城市承載力、生態支撐力,全力推動發展轉型出關。2022年,泰州新增獲評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6家,累計達47家;新增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4個,累計達7個;當年新增數分列全省第六位和第三位。 推動價值實現,連續三年榮膺“最具幸福感城市” 一年一度,遇見幸福。去年12月21日,“2022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單在杭州發布,泰州市連續第三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總體幸福度排名地級市第三位。 700多年前,馬可波羅游歷泰州,稱贊“這城不很大,但各種塵世的幸福極多”。如今,泰州人的幸福,充盈著“口袋充實更富泰、百姓生活更康泰、社會治理更祥泰”的喜悅。 周末不停工、24小時“人停機不停”,自動生產線快速運轉,工人們忙碌而熟練地投料、制粒、壓片、包裝、質檢、入庫、發貨……這是眼下泰州市重點醫藥企業擴產能、保供給,最大限度滿足群眾購藥需求的一個縮影,也詮釋了“泰州健康”的作為與擔當。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以來,泰州市建立運行協調工作機制,發改委、工信局等為本地重點醫藥企業專門成立駐廠專班,協調解決生產經營中的用電、用工、原材料供應緊張等困難。從去年12月19日起,揚子江藥業每日供應藍芩口服液6萬盒、柴芩清寧膠囊2萬盒,濟川藥業每日供應蒲地藍消炎口服液1.49萬盒、小兒豉翹清熱顆粒3000盒。 推動價值實現,致力民生促進共同富裕。如何切實解決好平均數背后的大多數問題,物質富;A上的精神富足問題,指標背后群眾獲得感的問題?泰州為此不斷進行探索和實踐。盡管財政增收的壓力很大,但泰州每年安排全部財力的75%、新增財力的8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下決心把“祥泰之州,幸福之城”建成老百姓想要的樣子。 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繼續領跑全省,一朵朵富庶、文明的幸福之花漸次綻放。水鄉興化,是全國最大的大閘蟹生產基地,河蟹養殖面積63萬畝,常年產量6.7萬噸左右,實現產值44.7億元。在興化市海南鎮新伍村,64歲的吳良芹是遠近聞名的水產養殖大戶。談及這兩年的收成,他滿臉笑容,“收益好著呢,每畝純收入一萬三四千元!” 時代的指針,指向新的刻度;奮進的腳步,邁上新的征程。埋頭苦干,錨定“崛起中部”,泰州不斷用新的奮斗開創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一幅古今交融、水韻梅香、產城共榮、祥泰安康的美好圖景,正在泰州大地上展現出最為現實的模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