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 “葵花籽創業吧”成為家門口就業新載體
“現在,每個月都有固定收入,生活也越來越有奔頭了。”見到泰和社區居民張小梅時,她正在自家車庫縫紉消防服,縫紉機“嗒嗒”地響著。她嫻熟地移動布料,長腳針在布料上快速游走,一天工作做下來,張小梅能獲得近百元收入。 在這之前,他們一家三口僅靠丈夫3000多元的工資維持生計,沒有學歷和專業技能的張小梅,只能在工廠打零工,一年有過半時間賦閑在家。隨著兒子升入大學,張小梅肩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
今年,張小梅在社區開設的“葵花籽創業吧”經過十幾天的專業培訓后,已經能熟練操作電腦縫紉機,這為她帶來了固定的收入,減輕了家庭負擔。 “經過培訓后,我也學了一門手藝,每個月有近3000元收入,這樣也能照應到家庭,補貼家用。”張小梅說。 據悉,泰和社區轄區有泰和園、泰美園兩個市區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小區,共有常住居民5000多人,其中,低保戶152戶、殘疾人63人,還有很多就業困難群眾,多數依靠低保金、救助金維持生計。于是,社區創立了“葵花籽創業吧”,給他們提供就業創業的機會,不僅要讓居民們有活干,還要讓他們干得好,秉持著這樣的想法,“葵花籽創業吧”,還讓一部分居民實現了,創業致富的夢想。
“沒想到我也能當上老板”,今年30歲的陳旭愷原先憑借著自己的攝影技術也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但是他沒有滿足現狀,在“葵花籽創業吧”的牽線搭橋下,從沒碰過鍋碗瓢盆的他在經過3個月培訓后,自己開了一家海鮮炒飯店,剛開業沒幾天,炒飯店的訂單已經絡繹不絕。 “沒想到我也能掌握新技能,還當上了老板。”陳旭愷充滿信心地說,“等炒飯店步入正軌后,預計比我之前的收入增加一倍。” 據介紹,自“葵花籽創業吧”創立以來,社區已組織育嬰技能、花藝烘焙等,各類培訓課程30余場,讓500多人掌握了一技之長,社區也積極對接12家社會組織和企業,將245名學員,推薦到月子會所、家政公司等就業。此外,還有100多人靠針線手工活,實現了居家就業。
今年,“葵花籽創業吧”項目分別獲得了市、區“放樣子、亮群像”書記項目“最佳項目”的榮譽稱號。京泰路街道泰和社區居委會主任左敏表示:“下一步,將積極整合周邊資源,與企業和周邊社區加強合作,擴大創業吧覆蓋面,為群眾提供更多的就業創業的機會。”
“葵花籽創業吧”的涵義是孕育希望,向陽而生!記者通過實地采訪,深刻地感受到這八個字的意義。“葵花籽創業吧”為居民提供了就業創業的機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希望,居民們也倍感珍惜,深知唯有勤勉奮斗,才能讓生活越來越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