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城區“一線三河十八景,二十橋下月弄影”新圖景初顯
周山河上,飛虹臥波。 這是江蘇省泰州市今年建成的周山河景觀橋,位于江蘇省泰州市區鼓樓路與海陵路之間的城市中軸線上,連通鳳城·悅天地商業街區、周山河景觀帶及天德湖公園,是金融商貿片區與體育休閑片區的連接點,現在儼然已經成為“網紅打卡點”。 事實上,在全長19公里的三河綠道(鳳凰河、周山河、南官河河段綠道)上,“網紅打卡點”可不止這一處。經過近年來的建設改造,三河綠道形成了清晰完整的景觀格局和功能布局,濱水綠道建設已從空間延伸轉向功能拓展和內涵提升階段。 今年,泰州市圍繞美麗宜居目標,結合城市更新行動要求,實施“三河綠道文化點亮工程”,重點打造“一線三河十八景,二十橋下月弄影”新圖景,目前成效初顯。 作為“一軸一極”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河綠道以綠為綢、以水為脈、以文為魂、以人為本,全面梳理水系形態,充分釋放人文風情,打造空間辨識度、內核穿透力兼容并蓄的文化大觀園、景觀集萃區、休閑功能鏈。 “一線”打通鳳凰河橋下步道斷點,建成一條綿延19公里不受機動車干擾、紅綠燈限制的綠色暢行系統。 今年初,泰州市啟動了鳳凰河步道貫通工程,下穿濟川路、永泰路、永暉路、鳳凰路4座橋梁雙側8處橋下通道以及永暉路明園通道。從蓮花五區西側的鳳凰河慢行步道往南,途經的橋梁都已通行無礙,橋下通道都裝有照明燈。 市民徐女士說,幾年前,由于橋下通道沒有貫通,從慢行步道上走一段遇到橋梁“攔路”,要么從馬路上過紅綠燈繞行至下一段步道,要么折返;沿岸親水空間、慢行步道也未能連成一體,體驗不佳。現在,在鳳凰河慢行步道上散步,一路暢行,璀璨的燈光和瀲滟的波光讓人流連忘返。 “三河”以綠化梳理水的形態,以文化塑造水的神態,三條河段分別形成不同的人文風情印象:南官河以“記住歷來”為主題,塑造歷史人文區;周山河以“不忘本來”為主題,打造社會民生區;鳳凰河以“繼往開來”為主題,打造古今交融區。 “十八景”梳理提煉既有節點景觀的文化內涵,通過小調整、微改造,因地制宜增設部分景觀節點、文化小品,形成沿岸十八個主題文化節點。在鳳凰河沿線,有碧血蓮池、帆影如練、上善若水、治水情深、天鳳回眸、有鳳來儀、觀鳳凌云、善行啟瑞等景點;在周山河沿線,有枝葉關情、清風鏡鑒、民生縈懷、萬人開河、飛虹臥波等景點;在南官河沿線,在既建“上官迎祥”節點(徐達廣場)的基礎上,將增建海陵名將(呂岱廣場)、千年州城、文昌北宋(人才主題公園)、天下為公(中山紀念園)等節點,自北向南形成沿三國、南唐、北宋、明初、民國時間軸線的歷史文化景觀鏈。 “二十橋下月弄影”精心構筑沿線20座橋梁橋下特色空間。改造提升景觀綠化、夜景亮化;結合周邊景觀節點,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對橋體橋墩、兩側坡墻進行彩繪。 據了解,下一步,泰州市計劃在城市中心活力軸重點區域內,實施慢行系統暢達工程。依托三河綠道水系和城市主次干道兩側人行道空間,系統梳理濱水步道、道路路網慢行體系,實施斷點打通、節點提升改造,增設城市家具、文化小品、標識標牌、趣味鋪裝等配套設施,實現中心活力軸內步道慢行系統全覆蓋,打造10分鐘慢行系統服務圈,為城市居民提供智慧便捷舒適的綠色游覽通道。
編輯:姜景旸 王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