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姜堰:黃蜀葵綻放“致富花”,強了村富了民還美化了鄉村
日前,泰州市姜堰區婁莊鎮興勝村110畝黃蜀葵收獲烘干的近10噸花,按標準打包賣給蘇中藥業集團村集體收入6萬元。興勝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唐增華說,黃蜀葵綻放出的“致富花”不僅強了村富了民,還美化了鄉村。
近日,記者來到興勝村黃蜀葵種植基地,只見一望無際的麥苗長勢茂盛。唐增華介紹,黃蜀葵最后一茬花采摘結束后,秸稈粉碎還田成了有機肥,很適合麥種生長。“從一片黃到一片綠,田間轉換了色彩,呈現了不一樣的風景。” 據介紹,今年夏天罕見高溫,延遲了黃蜀葵的開花期,9月,黃蜀葵陸續開花。遠眼望去,成片的黃蜀葵花非常壯觀,微風吹來,像黃色的海洋此起彼伏,散發陣陣清香,采摘花朵的村民像勤勞的蜜蜂穿梭于花海,盡情享受豐收的喜悅,引來不少城里居民拍照打卡。 家住姜堰城區瑞隆花園的丁桂蘭,喜愛跳舞,每次回老家俞垛,都繞道興勝村,躋身花間,擺幾個舞姿,發送抖音和微信朋友圈,新增了眾多粉絲。丁桂蘭說,暢游花海,放松身心,尋田間野趣,賞鄉村美景,滿滿的幸福感。 興勝村曾是婁莊鎮偏僻且經濟最薄弱的村,2021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僅36萬余元。村里的4家小微企業加起來也就20多人,小幾百萬元的產值對村里的貢獻微乎其微。村兩委會一班人經過深思熟慮后,決定走“高效農業”興村之路。經過走訪調研,最終聯手蘇中藥業集團,標準化種植黃蜀葵。
去年麥收后,興勝村從種植大戶手中流轉了110畝邊角田,化零為整。今春,蘇中藥業集團提供種子和技術,制缽育苗,移栽大田,科學管理。花期,用工人數多達50人,平均每天采摘量約6000斤,多時超萬斤,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村民參與田間管理,如薅草施肥,每小時9元;采摘花朵,每斤0.4元,多的村民一天采摘300多斤,可得130元左右。村民陸桂蘭說,她家原有1畝多的邊角田,流轉給大戶種植稻麥,每畝租金600元,整體劃給村集體種植黃蜀葵,每畝租金漲到800元。更開心的是,她和丈夫張壽勤還到村里打工,閑時薅草活土,忙時采花,收入一萬多元。“說實話,這黃花就是開在咱們心里的‘幸福花’。” 村里為了吸收更多的閑散農戶就業,還投資建成了黃花烘干房。60多歲的低收入農戶陳鳳如丈夫患病,被安排到烘干房上班后,每天收入140元。她笑著說,烘干房增加了村里的收入也暖了自己的心。村民采摘下來的鮮花直接賣到廠方每斤僅1元,如果烘干后每斤近40元,25斤鮮花可烘成1斤干花。僅此一項,今年村里增收6萬元。
興勝村種植的黃蜀葵是“兩社”聯動項目,村集體流轉農民土地,攜手第三方公司,種植經濟附加值高的黃蜀葵,村里提供土地、人力,公司提供技術、銷路,實現種植、收獲到加工、銷售“一條龍”,帶動50多位村民就業,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10多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黨建引領的“兩社”聯動項目強村富民暖民心,近兩個月的花期,7名村干部每天起早貪黑輪番義務勞動,感動了村里的老黨員、老干部。69歲的黨員、退休干部黃樹林牽頭成立“銀發管護黃蜀葵”志愿隊伍,帶著幾名志愿者每天從早到晚忙碌田頭,不計報酬,助力項目強村富民。
編輯:姜景旸 王晶 作者:錢宏斌 袁小寬 姜老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