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姜堰:培大育強小雜糧特色產業,促進富民強村邁上快車道
11月,位于泰州市姜堰區張甸鎮梅垛村的10畝蕎麥迎來收獲期,幾位農婦正忙著薅除田間雜草,以便收割蕎麥。泰州市甸上人家農產品銷售有限公司負責人陳華健表示,這里種植了多個蕎麥新品,農業專家根據各種新品的產量和品質,選定適合當地種植的最好品種示范推廣。這是姜堰區打造小雜糧種植科普示范基地的舉措之一。
張甸鎮位于姜堰西南部,屬于通南高沙土地區,土壤和水環境非常適合種植紅薯、芋頭、花生、玉米、蕎麥、紅豆、綠豆、黑豆、小米、芝麻等小雜糧旱作物。 2020年,該鎮選擇小雜糧相對集中的梅垛村,規劃打造占地面積300畝的“小雜糧”種植科普示范基地,鼓勵和發展特色小雜糧產業,不斷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延長產業鏈條,努力實現生產、加工、銷售、品牌同步發展。 去年,張甸鎮牽頭26個行政村聯合出資成立泰州市甸上人家農產品銷售有限公司,同時甸上人家公司又組織成立張甸優質農產品產銷聯合體和農產品電商運營中心,采用“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產銷聯合體+農產品電商服務+種植科普示范基地”新模式,注冊“甸上人家”區域公共品牌,統一技術指導,規范品牌運營,拓寬銷售渠道,構建特色系列小雜糧“產銷一體化”發展全鏈條。
今年,甸上人家公司與南京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合作開發的雜糧新產品銷路暢通,僅9月份一個月,雜糧新品銷售額就達60萬元,是傳統雜糧銷售額的3倍多,新品代餐雜糧搖身變成了“致富糧”。 今年6月,該鎮投資100多萬元在示范基地建成500多平方米的農產品展銷中心,呈現張甸各村特色農產品,儼然一個農產品超市。中心一隅設有直播間,梅垛村年輕的后備干部和見習村官輪番直播帶貨,僅今年九、十兩個月就線上銷售雜糧2萬多斤,價值20多萬元。期間,線下用工每天10多人。 為進一步提升雜糧的價值,張甸鎮充分調研農產品銷售市場,選定開發即食代餐型雜糧來滿足市場對簡易烹飪的需求,現已開發紅豆薏仁粉、黑芝麻核桃黑豆粉、黃金玉米片、山藥南瓜玉米粉等4種新產品。
基地示范帶動、各村抱團發展、產品錯位種植,張甸“小雜糧”呈現“一村一品”特色的同時,還向特色果蔬、優質水產、畜禽蛋類等農產品延伸,不斷豐富種養品種。今年,該鎮農產品銷售額有望突破400萬元,入股村經營性收入保底增加2萬元。 下一步,該鎮在做好產品銷售、品牌建設和品牌推廣的同時,將加強與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合作,引進和繁育鮮食甘薯等小雜糧良種,擴大種植規模,同時挺進深加工領域,構建“高效種植、品種研發、倉儲物流、品牌引領、市場營銷”的現代農業產業鏈,建成全省有名的小雜糧綠色種植科普示范基地,培大育強“甸上人家”小雜糧特色產業,促進富民強村邁上“快車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