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家村規民約實踐基地在泰興建成
全國首家村規民約實踐基地前不久在江蘇省泰興市宣堡鎮郭寨村建成。該基地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同心莊臺、振興莊臺等陣地,分布在村部核心區,由“我們的記憶傳承”“我們的文明密碼”“我們的振興之路”“我們的新風新俗”四個部分組成,充分展示了村規民約在鄉村治理中的精神內核。
這里詳細介紹了從上個世紀80年底至今,村規民約在郭寨的“前世今生”。當時,為整頓農村社會風氣、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宣堡公社黨委制定了第一版村規民約,被譽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朵新花”。自此,村規民約在郭寨生根發芽,樹立了良好的莊風、民風,有力地推動了郭寨各項工作的進展。2021年,郭寨村村規民約理事會結合實際,將鄉村振興、常態化防疫、移風易俗等納入其中,并以鼓兒書說唱的形式在村中流傳。如今,這介于法律與道德之間的“準法”,不僅是全體村民共同意志的載體,也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行為準則。
沿著“振興莊臺”一路過去,郭寨村帶領村民團結致富,綠色發展的路子就在眼前。2008年以來,通過土地流轉、集約化經營,郭寨村持續發展花卉苗木產業、林下經濟,截至目前,全村700余名村民群眾從事花卉苗木生產產業,把大自然的綠水青山變成了老百姓口袋里的金山銀山。鄉賢能人多、知識分子多、經商辦企業的多、帶動村民致富的多,成了振興莊臺最大的特色。益民苗木合作社劉書明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的苗圃,常年吸納百余名村民就業創業,僅2021年,合作社盈利152萬元,其中用于分配盈余84萬元,返還成員68萬元。 郭寨村生態莊園內,一座二層小樓映入眼簾,“陽光宴會廳”5個字赫然在目。這里,是郭寨村舉辦紅白喜事的“官方”集中地,最多可以容納10桌人就餐。僅2022年,平均每月就有1至2場,接待約1500人次。“提倡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反對大操大辦。紅白事宴席不得超過10桌,酒每瓶不超過50元,每桌標準不超過800元……”在郭寨村的村規民約中,不僅能看到類似這樣的詳細規定,各村還明確了由紅白理事會成員負責監督。為了鼓勵村民到這里來辦事兒,對遵循規定使用陽光宴會廳的村民,村里直接給予每桌100元的補貼,由村里直接跟宴會廳結算。
伴隨著新版村規民約的出臺,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新風新俗新市民”等主題活動,郭寨村不斷強化正向宣傳引導,在生態莊園周邊及內部增設主題公益廣告,討論修訂“紅八條”“白八條”,明確操辦內容、宴請范圍、隨禮標準等具體事宜。“通過宣傳教育,村里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的現象確實少多了,全村村民一年要節省30萬元以上。”郭寨村紅白理事會會長劉仲生介紹。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村民主動選擇在陽光宴會廳簡辦宴席、到新式婚禮草坪打卡留念,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的文明風尚正逐步形成。
村規民約屬于基層群眾自治規范,蘊含著鄉村基層社會的道德要求,是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的有效抓手。下一步,宣堡鎮將不斷健全完善村規民約,制定實施體制機制,真正讓“小村約”撬動“大治理”,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