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姜堰:構建從田頭到餐桌全程綠色生產鏈
連日來,位于泰州市姜堰區三水街道的泰州市鴻程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一片繁忙的景象,工人們忙著往香菇盒上貼二維碼標簽。拿貨的客戶只要用手機掃一掃,產品名稱、數量(重量)、生產基地、種植者信息、監測結果等一目了然。
該合作社負責人陳余彩說,這個標簽名為農產品質量追溯二維碼(合格證),現已成為姜堰農產品流通的“健康碼”,讓客戶買得放心、吃得安心。 據了解,姜堰區自2016年榮獲首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稱號以來,堅持“產、管”并舉,“檢、溯”并重,構建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綠色生產鏈。 為了將農產品安全知識送到每位種植戶,該區分級分類定制培訓“套餐”,專題講授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及檢測技術等,廣泛宣傳各類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每年舉辦各類培訓班15期以上,培訓3000人次以上,印發各種宣傳資料2萬余份。姜堰區三水街道小楊村井賢家庭農場農場主姜井賢參加系統培訓后,時刻牢記“糧食安全”,經常邀請農業專家到田頭指導。這段時間,姜井賢種植的540畝水稻正在收割,他隨手拔了一根稻穗,滿臉笑容地告訴前來指導的農業專家:“多虧你們常來抽檢把關,看這稻穗,又長又粗,籽粒飽滿,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種植管理是保障糧食質量安全的重要環節,姜堰區建成高標準農田50.61萬畝,大力推動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生產,實行統一種子供應、統一配方施肥、統一農藥使用、統一生產標準、統一訂單收購、統一品牌銷售。同時,制定系列管理制度,明確從種到收的標準化技術,配齊田間物聯網,視頻監控農作物生長環境、病蟲害等,建立農技在線、農技智能管理、質量安全全程追溯系統,實行數字化二維碼檔案管理,實現了從田頭到餐桌的層層把控。近年來,姜堰農產品檢測合格率一直穩定在99%以上。 與此同時,該區持續開展規模主體入網監管行動,獎補納入平臺并正常運行的規模主體,做到巡查、檢測、合格證開具全覆蓋。截至目前,姜堰全區已有3271家生產經營主體加入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累計出具追溯標簽(合格證)390.5萬張。 姜堰區還強化源頭管控,全面實行限制使用農藥定點經營、實名購買制度,常態化開展農資打假行動,重點查處無證生產經營、非法添加、假劣農資等違法行為。同時推廣誠信考評機制,科學評定企業信用等級,實行分類監管,建立誠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并及時向社會公開信息,創成市級誠信企業30家、紅名單企業5家,涌現了一批質量安全誠信品牌、誠信企業和誠信產業。
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進一步鑄牢糧食生產綠色產業鏈。近年來,姜堰區積極推廣農藥化肥減量增效、綠色防控、健康養殖等技術,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長江中下游水稻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等重大研究課題6項,集成推廣水稻“種苗處理+生態調控+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科學用藥”、果蔬“清園控害+綜合誘殺+生化調控”全程綠色防控技術模式,優先使用綠色防控產品,推進健康栽培,強化生態控害,降低農藥使用強度,大力實施品牌建設,目前已創成綠色食品35個、有機農產品10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2個,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姜堰大米、溱湖籪蟹連續多年獲得中國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博覽會金獎。2020年,姜堰區創成全國首批百家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縣”。
編輯:姜景旸 王晶 作者:錢宏斌 佘文凱 沈祥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