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匯聚興化里下河國家濕地公園
入冬以來,江蘇興化里下河國家濕地公園迎來了首批越冬的候鳥。這些候鳥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東方白鸛等,也有白琵鷺、小天鵝、花臉鴨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這些“濕地精靈”在水面上嬉戲、覓食,為濕地增添了無限生機。據介紹,它們大部分將在這里度過漫長的冬季。
興化里下河國家濕地公園位于里下河腹部地區、興化市西北郊,2016年12月經國家林業局批復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試點)。濕地公園總面積1304.80公頃,是以森林沼澤、草本沼澤為核心和特色的濕地生態系統,總體上分為南部水上森林片區及北部洋汊蕩片區。
上世紀80年代后期,興化農村水產養殖業興起,“插草為標”“私開濫挖”“造圩成塘”等亂象也開始抬頭,河汊縱橫的徐馬荒濕地變成了一方方魚塘。 2006年,受興化菜花旅游節驅動,興化市決定利用徐馬荒濕地自然資源發展旅游業。徐馬荒所在的千垛鎮徐圩村收回100多個“小塘口”,還原了6000多畝的核心保護區濕地原始風貌。接著,又緊鑼密鼓啟動了2000畝核心區生態修復工程,發動群眾打通、平毀垛岸塘埂,暢通水源,原生態的徐馬荒逐漸回到人們眼前。 2012年,興化市作出以原生態為中心、發展徐馬荒生態旅游的總體定位,并實施省水利風景區創建工作。
近年來,景區持續加大原生態修復和保護力度,重點實施徐馬荒河道疏浚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禁捕、禁撈、禁種植,栽植、復壯蘆葦500多畝,增加水草、蒲蒿、野藕、野菱等濕地植被,補充雜魚、蝦、螺、蚌、蜆等水生作物,重新構建濕地生態循環圈,并按規劃設計“荒”字迷宮,打造水上游覽通道。景區還配備了濕地專門管護人員,區域內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逐步形成。隨著該市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為鳥類以及一些珍稀瀕危物種提供豐富的生存空間,有力促進了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
2017年,興化市啟動退漁還濕工程,建設江蘇興化里下河國家濕地公園。公園濕地資源豐富,吸引了數量眾多的水鳥在此棲息和停歇,其中包括東方白鸛、小天鵝、白琵鷺和花臉鴨等珍稀瀕危物種。
據介紹,通過多年來的保護性修復,濕地公園徐馬荒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物物種極大豐富。景區千畝溝汊縱橫、蒲草繁密、禽鳥起落,濕地風貌獨特,自然風光優美,物產豐富多樣。僅鳥類就有3萬只左右,鳥窩隨處可見。
編輯:姜景旸 王晶 作者:李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