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接力”讓泰州這座城市更美好
在文明之風的吹拂下,江蘇省泰州市的市容變靚了、道路通暢了、樓道整潔了……隨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深入推進,泰州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市民生活環境正在不斷改善。文明城市創建,是一場永不止步的“幸福接力”,在這樣的“幸福接力”過程中,生活中的點滴變化,都讓市民切身感受到:文明城市創建讓城市更美好。 視覺改造,街景賞心悅目 ▲改造后的海陵路 海陵路既是城市文化中軸線,又是南北交通大動脈。近年來,一些地段年久失修,影響了市容環境。今年9月初,海陵路視覺綜合提升工程正式啟動。 在海陵路北段喬園附近,原有的舊店招已拆除完畢,不少商鋪新的店招店牌已安裝到位,整體風格統一,又突出各家特色,給人賞心悅目的視覺感受。 此次提升工程中,沿街每家商戶的店招都是由專業團隊設計,并不斷和商戶協商修改,最終確定樣式。此外,該工程的立面改造還將美化商鋪屋檐,增加綠藤裝飾等,進一步提升市容市貌。 被涂改的墻面恢復為白墻,坑坑洼洼的路面變得平整干凈,統一設計安裝的店招與古街渾然一體,被店招遮擋的瓦檐得以展示出來……去年,海陵區城管局對稅東街實施“百日微更新”行動,提升了街道顏值,也給沿街商家帶來了人氣。 據介紹,從整治啟動到施工完成,稅東街微更新 用時100多天,先后拆除樓頂字牌30處、一店多招26處、違法建設10處,拆破拆舊5000平方米、鋪設道板磚340平方米。 ▲街頭配電箱“穿”彩衣 越來越多的泰州市民發現,身邊正在悄然發生變化:通過“空中飛線”整治,城區主干道十字街頭,頭頂上各種雜亂無章的飛線不見了,天際線清晰又明朗;市區主干道兩旁,曾經銹跡斑斑的各類箱體,如今悄悄披上“彩裝”,原本外觀單一的配電箱,箱體上印上了創意彩繪,融入泰州元素,成為街頭一道有創意的靚麗風景。 去年以來,泰州市區先后開展了稅東街、引鳳路、春暉路沿街環境微整治活動,通過立面改造、店招出新,亮出城市天際線,提升了視覺效果和城市顏值,受到沿街商家和市民朋友的普遍認可。 生態綠化,城市品質提檔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城市品質的提升,重點體現在生態綠化上。 ▲鳳凰河步道 家住海陵區城南街道蓮花六區的陳女士愛步行健身,今年9月小區西側的鳳凰河步道貫通工程完工,讓她感受到步行無礙的酣暢和行走在畫中的愜意。鳳凰河兩岸,綠意蔥蘢,空氣清新,成為許多市民健身休閑好去處。 從去年起,泰州市啟動實施“精·彩家園”品質綠化“158工程”,100個景觀節點如珠鑲嵌,50條綠帶迎風飄展,8個片區熠熠生輝,累計改造提升綠化面積260萬平方米。通過工程實施,泰州街頭游園增多了,公園和廣場變得更美了;綠化從綠斑到綠軸,從綠核到綠城,串點成線,連線成片,綠色逐漸成為城市版圖的主色調。 此外,泰州市深入實施省運會“五點一線”景觀環境提升工程,改造綠化景觀,融入文化元素,完善設施配套,推動城區景觀綠化提升由點、線、面向立體空間延伸;完成鳳凰河步道貫通工程,基本實現“綠起來、連起來、游起來”目標;開展“花漫鳳城”專項行動,在市區20處重要場所、40處主要道路節點及7處高速口布置綠雕小品、泰州盆景以及矮牽牛、孔雀草、太陽花等各類草花200萬盆,新增彩化花化面積5萬余平方米;美化市政箱體、整治井蓋亂象、遷移空中飛線,有序實施這“箱”有禮、“井”上添花、無“線”風光工程,營造清雅環境、清爽秩序、清朗空間。 近年來,泰州市持續推進城市公園、街頭游園的建設。“綠滿泰州1213”工程、街頭微添綠工程、拆墻透綠工程……通過一個地塊一個地塊的改造,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的實施,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泰州逐漸從“在城市里建公園”向“在公園里建城市”邁進。截至2021年底,泰州建成區綠地率40.11%,綠化覆蓋率43.22%,人均公園綠地16.50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93.08%。 照明提升, 夜景華麗蛻變 夜幕下,明暗相間的冷暖燈光將市人民廣場裝點得如詩如畫。孩子們在家長的帶領下,在這里嬉戲游玩。 ▲海軍大道 今年上半年,泰州市實施了市人民廣場、海軍東路沿線等省運會重要節點及沿線照明提升工程項目,注重低碳高效、綠色賦能、節約環保,通過景觀燈光系統,讓城市美起來、亮起來,扮靚最美鳳城,實現泰州夜景華麗蛻變。 項目以“魅力鳳城、幸福泰州”為設計主題,結合地方文化特色、建筑特有風格、空間環境特點等要素,充分挖掘泰州悠久歷史、提煉文化元素、突出文脈精髓。 泰州市人民廣場是群眾休閑娛樂健身的重要場所。泰州市相關職能部門對該廣場精心策劃、重點打造,運用投光燈、洗墻燈、媒體柱、圖案燈等,充分展示梅花之韻、鳳凰展翅、夢里水鄉、泛黃銀杏等泰州特色景觀;海軍大道緊鄰泰州體育公園、天德湖公園,施工人員在現有道路和綠植基礎上加裝照樹燈、球泡燈、吉祥物、裸眼3D裝置,與體育公園泛光照明相得益彰。 泰州市還對中心城區活力核心軸范圍內的建筑樓宇景觀照明實施“雙色溫間接光+基礎結構性照明”,41棟建筑照明區塊,與市人民廣場建設節點、金融中心現有建筑群銜接,建成“南北呼應、平衡互補、北側典雅、南側絢麗”的系統性照明亮化體系。
編輯:姜景旸 王晶 作者:唐春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