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改造,我市從供給側提高高質量養老服務供給
江蘇省泰州市根據2022年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要求,今年在基層養老機構基礎上,通過改擴建打造9家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目前,8家已完成改造,還有1家已改造9成,11月底將完工。
▲為保障老人安全,口岸街道敬老院樓層外側安裝上了防護網 同時,為破解農村基層養老困境,泰州市將系統推進農村敬老院體制機制改革,整合提升社會養老資源,綜合老年人口分布和養老服務需求情況,3到4個鄉鎮建設1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 任務:完成9家區域中心改造 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是指通過新建、改(擴)建具備綜合養老服務能力,在為區域內特困人員提供集中供養服務的基礎上,為周邊老年人提供社會化養老服務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農村養老機構。 今年,泰州市9家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都是在基層養老機構基礎上通過改擴建,實現功能提升、服務提檔升級,來滿足農村老人不斷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讓老人能夠就近就便享受到家門口的養老專業服務。 效果:服務功能明顯提升 改造效果怎么樣?記者進行了走訪。 泰州市高港區口岸街道敬老院建于1991年,占地面積2637平方米、建筑面積1790平方米,設置護理床位71張,主要為轄區內特困人員和社會困難老人提供照料護理服務。
▲口岸街道敬老院老人宿舍衛生間配上了適老化設施 “改造后的敬老院住著舒服呢!有空調,有獨立衛生間,吃得好,住得好,還能洗熱水澡,照顧我們的工作人員個個都很貼心!”78歲的入住老人徐茂林見記者來采訪,激動地拉著記者說到。因為服務好了,十里八鄉包括江都的老人也慕名而來。 據介紹,改造提升后的口岸街道敬老院老人生活區地面貼有防滑地磚,住宿區墻壁進行粉刷出新,專門新建了泵房和消防水箱,鋪設了消防管道,每個宿舍都有煙感、噴淋裝置。為了滿足老人豐富多樣的文化娛樂需求,該院增設了老年活動室、閱覽室、心理輔導室、健身房等功能區。 對照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省定標準,對食堂、餐廳、走廊、衛生間進行適老化改造,安裝燃氣管道,安裝空調,設立護理站,開辟失能老年人照護單位。 導向:引導敬老院“開門辦院” 大泗鎮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也是依托敬老院建設,現有護理型床位100張,在院老人28人。 2020年度,大泗鎮投入近200萬元實施敬老院提檔升級改造工程,對南北樓房間進行裝修改造,增加護理型床位42張,在南樓增設電梯,新增智能用電管理系統。該院嚴格按照食堂“五常法”管理,為老人提供營養均衡、品種豐富的膳食服務;與護理服務公司簽訂協議,安排專業護理人員滿足在院老人的專業照護需求;組織開展內容豐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娛樂保健活動,為老年人營造溫馨、舒適的康養環境。
▲口岸街道敬老院工作人員(中)與入住老人交流 為補齊農村養老短板,泰州市、區相關職能部門將積極引導敬老院“開門辦院”,拓展延伸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功能,向周邊老人提供助餐、娛樂、日托、精神慰藉等低償、有償服務。 目標:3到4個鄉鎮1個區域中心 近年來,農村青壯年群體大量外流,農村老人空巢化現象極為普遍,農村養老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而農村老人普遍存在養老不離家的傳統思維,加上對敬老院存在“老破小”和“供養五保老人”的刻板印象,不少老人即使有照護需要也不選擇去敬老院。 泰州市養老服務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村,主要體現在農村老齡化加劇、失能化嚴重、空巢化普遍;而從供給側看,高質量養老服務供給嚴重不足。 為破解農村基層養老困境,泰州市將系統推進農村敬老院體制機制改革。各市(區)將綜合老年人口分布和養老服務需求情況,3到4個鄉鎮建設1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在建設方式上,由市(區)統一投資或采取PPP模式,優先選擇基礎條件好、地理位置優,且具備改擴建條件的敬老院進行改造升級;在功能內涵上,大力推行醫養結合模式,推動養老服務中心和各級醫療機構緊密合作,為老人提供全面、連續的健康管理、健康教育、醫療護理等服務,同時拓展延伸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功能,向周邊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康復護理等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