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保護好建成區的藍天碧水凈土,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江蘇省泰州市抓實抓細城市建成區的污染防治攻堅戰各項重點任務,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取得階段性成效,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一幅美好城市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在陽光明媚的日子里,藍天白云已經成為海陵區的標配,空氣質量的持續向好得益于深入開展的揚塵治理工作。在市區一家房地產項目施工現場,4棟整潔通透的藍色高樓依然矗立,這些高樓外圍的藍色“外衣”為爬架專用鋼網片,相比于傳統的密目式安全網,鋼網片除了耐久性和安全性更高外,防塵效果也提升了一倍,此外,整個施工現場,塔吊噴淋、圍擋噴淋、霧炮機等各類噴淋設施也在大顯身手,構建起施工過程濕法作業全覆蓋、立體式防線。 在落實“揚塵治理6個百分百”措施的同時,該工地也采用智能化手段對揚塵進行全方位監管。對于智慧工地平臺的作用,某房地產項目經理郭修鶴介紹道:“我們通過智慧工地的揚塵管控監測平臺,如果發現空氣污染數據異常,我們會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同時加大濕法作業力度,確保揚塵管控達到更好的效果。” 秋日行走在海陵區九龍鎮姚家社區舖頭莊河畔,綠蔭夾岸的水流蜿蜒而行,目光所到之處風光秀美、波光蕩漾,清澈的河水與藍天白云相互呼應,形成了一幅宜居的鄉村畫卷。然而就在多年前,舖頭莊河卻因為居民的生活污水常年直排,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臭水溝。回憶起過去的情景,九龍鎮姚家社區居民徐國斌說:“以前每家每戶的生活污水,全部直接排放到河里,河水都變質發臭了,一到夏天窗戶都不敢開。”自2020年開始,海陵區正式實施了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姚家社區至今已經完成了全部的治理工作,一共新建污水管網9公里,接入700多戶,接入率超過95%。如今,居民家中的生活污水統一收集,集中處理,再也不會直排入河。對于家門口河水的變化,徐國斌深有感觸:“現在污水治理之后,河水變得清澈了,到了傍晚,沿著河邊可以散散步,很愜意。” 除了持續發力守好碧水外,泰州市還精準施策守護凈土。以前,在新通揚運河北側泰東河西側,有多家造船企業,這些企業大多生產工藝落后、設施設備老舊,導致地面“銹跡斑斑”。2019年,泰州市開展非規造修船企業“三治”行動,隨之,船廠集聚區的復綠行動也拉開帷幕。2020年12月底,船廠整治地塊復綠工作全部完成,7.8公里的運河岸線補植復綠工作同步完工。昔日臟亂的船廠被一片綠意覆蓋,還被冠上了一個頗具詩意的名字——百舸生態園。園內栽植喬木約16000株、灌木約2500株、播種花草約20萬平方米,如今已經成為了附近居民呼吸新鮮空氣,游玩散步的好去處。在此散步的市民蔣和生說:“現在這個地方,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在這邊休閑鍛煉,心情也舒暢了。” 現在,泰州市區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PM2.5年均濃度分別比2016年提高16.1個百分點、下降21微克/立方米;城市生態水環境治理PPP項目啟動建設,治淮項目在全省率先竣工,182條河道完成生態整治,黑臭水體實現動態清零,省考及以上斷面水質優III比例連續5年達100%;建成智堡公園、祥泰公園等156個城市公園和綠化游園,新增造林7276畝,新增綠地620萬平方米,創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編輯:姜景旸 王晶 作者:滕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