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時光 | 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進程中展現泰州平原水鄉魚米之鄉的作為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三農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尤其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為農業農村工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江蘇省泰州市作為平原水鄉、魚米之鄉,歷來是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是江蘇省的“畝產噸糧市”。泰州市堅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鄉村產業蓬勃發展,農村改革不斷深化,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農民收入不斷躍上新臺階,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持續加快,廣袤的農村大地呈現出欣欣向榮、持續向好的喜人景象。
2021年,泰州市糧食平均畝產達498.7公斤,連續5年居全省設區市第一;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上,泰州市累計建成315.2萬畝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高標準農田面積比例達到71%;在農機裝備水平上,泰州市已實現“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市(區)”全覆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83%。此外,已建成省級萬畝永久性蔬菜生產基地8個、部級和省級蔬菜標準園28個。
泰州市現代農業創新發展活力持續增強,先后獲批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首批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暨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泰興市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全國第二的優異成績成功獲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海陵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獲準創建全省首個國家級種業產業園,全市基本形成國家、省、市三級現代農業園區“2+8+73”梯次發展格局。全市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逐年遞增,2021年達到78.7%,列江蘇省第一位,種質資源保護和育種創新工作得到推廣。
共同富裕的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經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脫貧攻堅已成為實現全面小康的標志性成就。至2020年動態調整結束,全市建檔立卡戶6.14萬戶、10.49萬人和經濟薄弱村全部脫貧摘帽,分別達到人均年收入7000元和經營性收入18萬元、可支配收入35萬元的脫貧標準,與10年前相比,跨了一大步。此外,深層次推進富民強村幫促行動,持續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施“四強四有”行動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促進共同富裕。2021年,全市村集體經營性收入21.74億元,村平均152.99萬元;集體經營收益50萬元以上經濟強村362個,占比25.5%。
泰州市通過加快發展高效農業和特色農業,培育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鼓勵農民創業帶動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持續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活力,目前,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7401元,增幅連續10年高于城鎮居民,農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也更可持續。 整治美化了環境,整治改變了生活。通過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泰州市鄉村風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0年前的不少臟亂差小村落如今搖身變成了“小公園”。為便于推廣、“復制”,泰州市在全省率先編制《農村人居環境建設規范》地方標準,并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98.2%,生活污水治理設施行政村覆蓋率達67.8%,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7%以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泰州市農村生態環境持續得到優化。通過扎實有效開展綠色發展行動,大力推進實施藥肥減量增效行動,建成省級綠色防控示范區14個。同時,開展藥肥統一配供和廢棄物回收,全市廢舊農膜回收率88.39%、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84.69%。泰州市還全面落實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規定,在全省率先實現禁捕退捕“三個100%”,有力維護了長江漁業生態秩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