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與使命!二十大代表孫友新訪談
初秋的清晨,涼風習習,在省姜堰中學的校園里,朗朗書聲中,有個熟悉的身影正慢慢走過每一個班級,靜靜聽著學生們讀書,不時駐足向教室內看看。這是省姜堰中學校長孫友新,每天早上6點趕到學校,迎接學生到來、陪伴他們早讀、挨個教室走一遍,是他雷打不動的習慣。
1985年8月,孫友新從揚州師范學院畢業,成為一名中學政治老師,在教育這片熱土上,他一耕耘就是37年。從普通教師到一校之長,身份在變,始終不變的,是孫友新對高品質教學的追求。
近年來,他先后獲得江蘇省師德模范、省德育工作先進個人、省先進工作者、江蘇“最美教師”等榮譽。今年7月,孫友新又光榮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讓每節課成為精品
“我沒有追求做校長,但做了校長就要有追求。力爭讓每一位師生都成為最好的自己。” ——孫友新
孫友新的追求,就是要把姜堰中學這所名校建設好、把學校的老師帶領好、把孩子們培養好,不辜負家長和社會各界的期望。
37年從教,孫友新對自己課堂教學的要求是“讓每節課都成為精品”,他的思政教育教學成果得到團中央肯定,所帶班級在高考中長期在全省名列前茅,并多次被評為省市先進集體。
作為學科前輩,他也以這樣的“精品”理念幫助和引領年輕教師成長。孫友新堅信,“只有優秀的人才能培養更優秀的人。”在他的帶領下,姜堰中學始終把發展教師作為發展學校的第一要務。該校由高級教師、特級教師、骨干教師組成的“四有”好教師團隊,成為打造一流高中的力量保證。
既是良師,也是益友
“我覺得我很榮幸,剛工作就遇到了這樣一位好老師。初來姜中時,‘師父’帶著我一起備課,幫忙把關教案,鼓勵我們積極參加各類教學競賽開闊視野。” ——姜堰中學政治教師繆素華親切地稱呼孫友新為“師父”
有一年,繆素華參加了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舉辦的全國時事課堂展示比賽,“那是我第一次參加這么高規格的大賽,夜里緊張得睡不著,猶豫再三,還是給師父打了電話。”
凌晨一點多,電話立即就被接聽了,孫友新鼓勵她說:“我們上課的底氣首先來自于對學生的了解,課前了解學生,才能課上調動學生。”第二天上課前,繆素華特意提前趕到教室,跟學生聊天溝通,心里有了底氣,課講得出彩。最終,她順利奪得全國一等獎。
陪伴才是最好的管理
“陪伴才是最好的管理。”孫友新清楚,一位優秀校長的管理,首先是要做好陪伴,陪伴學生學習,陪伴學生生活,陪伴學生成長。
“陪伴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及時地發現一些問題,了解到我們教育教學的第一手信息。”每天最早到校,深夜仔細檢查完每一個教室才離開,每天在校時間超過十六小時,被學生們贈予了外號——“全天候校長”。
“孫校長一點沒有校長的架子,他是最了解我們的人,有問題隨時可以找他。” “感覺孫校長隨時都在身邊,你想開小差都不可能。” …… 孩子們的一言一語,就連小小的“吐槽”都透著對孫校長的喜愛。
光榮與使命同在
作為一位教育界的“老兵”,第一次當選全國黨代表,孫友新深感光榮與使命同在。這些天,孫友新始終在思考,作為一名基層黨代表,最該關注教育的哪一方面。
“我們相信,黨的二十大的召開,將使全社會更加重視教育的發展,更加關注基礎教育的優質均衡,關注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成長。”
當前,姜堰中學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孫友新將繼續帶領大家保持奮進的姿態,通過完善學校課程體系、開展各種社團活動,讓學生們充分展現個性、發展特長。
“作為一名黨員教師和學校管理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堅守初心,把姜堰中學建成讓人放心、受人尊重、令人向往的高品質示范高中。” ——孫友新
|
